在西域战端重启,风云激荡之时,数千里外,京师洛阳,正处于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的时节。开春之后,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理,以刘皇帝为首的中枢朝廷,也终于逐步完成了各项善后事宜。
北伐的后遗症,暴露无遗,仍在持续,但是,朝廷释放出明显偃武修政的态度,也足以使上下心定。随着各项政策、决议的下发传达,国家也逐渐调整过来,重回正轨,开始重新进入恢复发展的阶段。
而在连续的忙碌之后,朝廷中央,也渐复安宁,少了些匆忙躁动,多了些闲适安宁。进入二月之后,京中发生了几件喜事,刘皇帝给自己的子女们接连操办婚事,刘皇帝以家事之喜,抚慰臣民之心。
先是太子刘旸纳赵匡胤之女,封为妃。然后便是五皇子刘昀成婚,皇后与贤妃精挑细选,给他选了良配,自然是名门出身,已故宰相,莒国公李涛的孙女。
刘昀这小子,从小就跳脱,几年前就吵着要个才貌双全的娘子,但真轮到他了,还是羞涩地紧,连进洞房都是忸怩不已,让亲友们很是取笑了一番。
到这二月下旬,皇家又有喜事,不过这一回,是刘皇帝嫁女,年满十武一般,籍籍无名退下去,只是大汉开国之初辉煌壮阔的历史上留下一些淡薄的痕迹,后人也只能从史册上找到一些只言片语。
不过,事已至此,李继隆尚公主已是定局,再是羡慕也无用,并且还得陪着笑脸,准备好礼物,进行祝贺。
当然,除此之外,也让更多聪明的、有意识的人,体会到了刘皇帝的一些想法,体会到他对功臣勋贵们的态度。那便是,联姻功臣,加深与勋贵们之间的联系。
近些年来,对于功臣们,朝廷中出现了一些不怎么好的流言,说是勋贵阶层过于庞大,待遇过于优厚,供养他们过于靡费,给朝廷带来极大负担。
尤其在此番北伐之后,国库空虚,国家财政陷入困顿,就有人重提,削减勋贵待遇,控制俸钱禄米发放,也减轻朝廷财政负担。这既引起了功臣勋贵们的不满,也使得他们不安。
空穴来风,其必有因,闹到前不久那种堪称甚嚣尘上的地步,显然是有人在推动的,而敢于直面庞大的勋贵集团,背后显然不是一般人。
而这个人,很多人都知道,就是那个在政事堂坐堂,手执大汉政权的宰相赵普。有些消息灵通者探得,赵普曾单独觐见刘皇帝,君臣俩密谈了一个多时辰,具体谈了些什么,不为人所知,但隐约的消息,赵普开始把政治改革的矛头指向勋贵集团了,所奏多与抑制勋贵有关。
这个情况,在朝中已然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如果是真的,过去只是一些停留在口头的流言蜚语,如今,赵普这厮似乎开始要付诸于行动了。
不得不说,赵普其人的胆魄与志气,确非常人,打击勋贵集团,一般人或许想都不敢想。要知道,这个阶层中,虽然派系林立,纷争不断,但毕竟是同一个阶层,宏观来讲是一个集团,而赵普似乎针对是整个阶层。
得罪一个、五个乃至十个人,都不是什么太严重的事情,然而得罪一个阶层,还是大汉最具权势,影响力遍及军政内外的阶层,可想而知会面临怎样的困难与危险。
要知道,大汉的勋贵阶层,算是刘皇帝一手促成的,其中虽然伴随着猜忌与打压,限制与妥协,但总得来说,刘皇帝还是很看重这个阶层。费尽心思,几经调整,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勋爵体系,就是想让这个阶层成为大汉政权的维护者,是视其为他刘家江山根基的。
这个阶层中,不只是功臣贵族,还有刘皇帝的亲戚故旧,赵普要针对他们进行打压,最先得罪的或许就是刘皇帝了。
当然,对于大汉的勋贵们,尤其是那些地位最显赫的一批人,他们对赵普的政治意图,实际上是存在一种蔑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