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第十三次相亲180
他很羡慕事业有成的人,却很少拜读描写成功学的书。
因为他明白成功的秘诀不会出现在书里,就像没人真的会在日记里写秘密。
可笑的是真有人把某些名人的日记奉为圭臬,甚至因某些人在日记记述所受国难国耻时,表达出的爱国情怀,就无视这些人对敌国事实上的卑躬屈膝,误认为这些软骨虾不是奴颜媚骨的汉奸,而是忍辱负重的英雄人物。
历史上不乏坚韧不拔终得报仇雪恨的人物。
远的比如越国最有名的王鸠浅,近一点的比如慕容世家的慕容冲。
前者为复仇,不得不吃下仇敌的大便;后者为复国,不得不充当仇人的床上玩偶。
这两位估计没写过日记,就算写,也绝不会所受屈辱大书特书。
世界上,没有谁会生怕天下不知,到处大肆宣扬自己的耻辱。
一个人要是天天喊叫某件丑事,生怕旁人不知,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这人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或许有人会为那些人辩解,那是日记,不是公开供人阅读的读物。
这就实在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了。
既然完全是私人物品,又怎么会被发表出来。
若是真正给自己看的心路记述,怎么可能满篇都是翻案式的文字。
要是哪天出土一本秦桧的日记,里面记述他自己是如何营救岳飞,如何反对宋金议和,如何对金国王公威武不能屈,如何在建康城里富贵不能淫。
相信读者的脑袋里只要不是装满豆腐脑,就不会被这些鬼话迷惑。
同理,近现代抗敌不利者在日记里奋勇杀敌,也蒙骗不了任何人。
某些人装作对日记内容深信不疑,不过是借用死人来压活人罢了。
在中国历来就有这样一中斗争策略,可以称之为“死人为大”。
简而言之,就是一群人借美化抬高一个死人,来打压还健在者。
以斗争手段而言,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就像打斗双方,用刀剑的算不得高尚,使暗器的也不能被视为卑劣。
所谓斗争,无非就是要决出个胜负高低,以结果论输赢,重要的是结果,并非过程。哪怕是在人们极其重视荣誉的春秋时代,也没人会欣赏自杀式的宋襄公的仁义之举。
但是,要是有人美化秦桧式的人物,就未免过于不择手段,实在是吃相难看。
据说,真的有人在倡议,让秦桧夫妇的铁像站起来,理由是五佞臣跪了上千年,忏悔的时间够久了。
m君实在看不懂,这是出于什么考量,又是什么道理。
杀人者向被杀者忏悔是为了求得原谅吗?
其实,从普世道德观念来看,杀人者并不是向被杀者忏悔。
因为被杀者永远不会原谅杀人者。
他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那些人的目的不只是让铁像站起来,应当是要把铁像从岳飞的庙前移走。
铁像要是被从公开处刑地挪走,时间久了,估计也会从人们的心里被移走,仿佛天上飘走的云朵不会在蓝天上留下一丝痕迹,在心里留不下一丝羁绊。
毕竟,人都是善忘的动物,大脑容量有限,记忆中最清晰的,永远都是新近发生的事。
很多秘密之所以最终变成秘密,并非在事发时没人知道,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不再被人们记在脑海里,终于被掩埋在记忆的荒漠里,变成无人知晓的秘密。
当然也有些秘密不是被动陷落进记忆的流沙里,而是被人主动填埋进泥潭里,非常明确地让其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
他甚至觉得,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白日飞升这种事,那些能让人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