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些或者一切你不明白的东西。
之前,也提到过梭罗的《瓦尔登湖》,就是自我独处的例子,吸引人的,是书中自洽、宁静的气氛,同时也是作者自己,自我审视、自我升华、自我观察的过程,书中语言风格自然而流畅,这是与泥土接壤的语言,是拥抱着细雨,是大自然最真实生动的语言,是城市里感受不到的语言。
书中让人们回归自然中去,这是书中一切的中心主旨。
人们开始崇尚物质、追求感官享乐,整日被家庭、工作、欲望所困,迷失的人都迷失了,精神生活却慢慢地如同草地一般荒芜了,人们不再关心自然、生态、环境。
在书中随处可见这种想法,里面描绘的一切景象和情感,都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如今,瓦尔登湖已经不再是一个湖泊的名字,而是自由、自然、生命的一个象征,是人们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个秘密安静圣地,想到瓦尔登湖,便会想到美好与浪漫,思考生命的意义。
有多少人就因为读过一本书便为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书籍就在眼前,等着我们,有时它会在为我们解密奇迹的同时,展示另一番奇迹。
我们会发现某些在眼下难以言说的现象,却早已在别处获得了表达。
那些不停烦扰我们,让我们迷惘困惑的问题,其他的人好像也遇到过,这些问题在他们那里一个都没有遗漏,他们都根据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人生给予了解答。
此外,书中的智慧会让我们变得豁达开朗,好读书,读好书,是大家进步的阶梯。
他吃完饭便又躺下了,可是大叔两点多的时候要去巡山一次,并没有时间陪着他,
“孩子,我下午还有任务就不带你去了,你睡醒了自己顺着那条小路过去就行了,就能走出去”,大叔说到,
“哦”,他说了一个字,突然说不带他玩了,倒是觉得有些失落了,所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我也跟你去可以嘛,到了天快黑了我就走了”,他突然说到,大叔正在磨着镰刀,听到他说,便停下了手中的磨刀动作,
“你的腿能走远路嘛,而且我走的路不好走,有时候是草地比较滑,有时候是山地,石块硌脚,有时候……”,大叔耐心地说着,他就打断了大叔说话,
“不论是什么地方,我都去”,他坚定地说到,
“那,那好吧!你准备一下”,大叔无奈地说到,正好他穿的也是山地靴,虽然划破了几个洞,只要脚底没事就行。
随后他也起来,在路上走一圈,恢复一下精神,大叔则拿出来一个筐,里面有绳子,有镰刀,还有水,有点吃的,还有一双鞋,差不多就出发了。
“走了,出发了”,对于新的旅程他很兴奋,好久没有像今天开心了,他想不明白之前为什么会每天待在家里,与冒险的刺激性相比,他感觉家里弱爆了,
“唉,等会儿,两点半才出发呢,先坐一会儿,等会儿再走”,大叔说到,便自己坐在屋里看书,他也找了一本,看不懂,索性就在旁边坐着发呆,大叔和他都沉默着,等待时间的到来,谁都没有说话。
“好了,到时间了,走吧!”大叔说到,他都快要睡着了,
“哦,走吧!”他说道。
随后大叔自己锁好门,关好窗子,就带着他从屋子后面走了,鸟叫声随处可听,有很多的鸟叫声,很驳杂。
屋子后面是一小片竹林,走过上坡,到了下坡,便是一条还不成型的小路,周围密林环绕,很干净,鸟语花香,很适合一个独处的环境,享受着最自然的安静,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拥有一个这样的环境呢,物质富有不叫富有,精神富有,才叫真的富有。
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