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雀阙捕杀了赵忠等宦官。然而赵忠临死前的一番话却引起了何进部将吴匡等人的不满与疑心。原来何进之所以犹豫不决,不肯对宦官们痛下杀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何苗收了宦官的钱,说了不少不利于计划的话。看来何进之死,他的亲弟弟何苗也要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
吴匡当即与董卓的弟弟董旻一起将何苗杀死,弃尸苑中。
这一切都做完后,终于可以集中精力捕杀宦官了。张让他们躲进了北宫,却躲不过袁绍。没多久,袁绍就攻进了北宫。一进北宫,袁绍就下令关闭宫门,实施地毯式捕杀。更可怕的是袁绍下了一个命令:凡看到脸上无须的,见一个杀一个!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中国人的确不会轻易的剃去自己的胡须。但我们必须要说明:宦官不长胡须,却不等于宦官之外的所有男人都是长胡须的。袁绍这样下令,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最后袁绍清点了人头,共有两千余个。袁绍清点人头,不仅是想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还要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他数了半天,突然发现还是让几条大鱼给跑了,其中最大的鱼,当然就是张让。
27日晚,张让、段珪等人挟持着刘辩、刘协,一行约数十人,偷偷从洛阳北门潜出城外,向北方一路狂奔。逃到了小平津黄河渡口。只要过了黄河,他们就有救了。但偏偏此时有人就不让他们渡河: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
两个人对付数十人,能行吗?不用担心。都不用卢植出手,闵贡一个人冲上去,就杀掉数人。并厉声责问张让“是你自己了结?还是要我动手”
自知死期已至的张让向闵贡拱手作揖,又跪下向刘辩叩头“陛下,臣走了,您多保重”纵身跳进黄河而死。
苍天在上,黄河为证。搅乱汉朝政治上百年的宦官群体随着张让这一跳,终于画上了一个巨大的句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时代,至此悲剧收尾。
深夜,14岁的皇帝刘辩与9岁的陈留王刘协在闵贡的保护下,借着夏夜萤火虫的微光,终于安全回到了洛阳城外的驿站。
昭宁元年(189)8月28日,刘辩独乘一马,刘协与闵贡共乘一马。离开驿站南行返宫,汉朝公卿也陆续出城迎驾。
皇帝是回来了,然而噩梦远没结束!前一天,在显阳苑的董卓望见宫中火起,情知有变,急忙率兵赶路。终于在黎明之前抵达洛阳城西。这时又收到消息说皇帝在城北,董卓立即赶往城北,要去迎接皇帝。
众所周知,曹操一生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这招并非曹操首创,董卓就曾用过。此时的董卓真正像头恶狼。哪里有肉味就扑向哪里。他明着打旗号说是去迎接皇帝,事实上是去挟持皇帝。
很快在北芒阪,董卓与众卿都见到了弘农王刘辩。但让董卓郁闷的是:刘辩并不喜欢他。一见他率兵而来,立即哭个不停。搞得众卿很没办法,就对董卓说“你吓到皇帝啦。皇帝命你率兵后撤”
董卓心里冷笑:都这个时候了,还跟我讲这些?简直就是扯淡!于是他很不耐烦地叫道“都给我滚开!知道皇帝为什么哭吗?就是因你们这些所谓的国家栋梁,却不能好好的辅佐皇帝,让他流亡在外,担惊受怕。现在还有脸来叫我撤兵”董卓边骂,边大摇大摆的来到刘辩、刘协兄弟面前说话。
董卓发现:14岁的刘辩,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差。问他问题,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相反9岁的刘协小朋友倒很镇定,一五一十的回答了董卓的问题。
董卓心里不禁暗想:这么胆小,怎么当皇帝?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自己好歹和董太后也是一个姓。不如把这个刘辩废掉,扶持刘协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