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武侠修真 > 江湖掌门人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到达京师(二更)

第四百九十二章 到达京师(二更)(2 / 3)

!”

常威正有此意,两人商谈一阵,魏良栋捧着几章书稿回船去看,常威继续提笔写作,天擦黑的时候船越行越慢最后靠上码头停了下来。

前方魏良栋的随从们传来欢呼声,“到通州了!”

常威一下船就看到那高高耸立标志,正是“一支塔影认通州。”

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北端,是北通州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是北运河主河段,虽然是寒冬深夜,可从天津到通州运粮的漕船、商船依旧多不胜数。

大运河不仅造就了天津卫、扬州、镇江、无锡、苏杭等城市,还将北京的东大门变成了“京东粮仓”。

通州这个名字,取自“漕运通济”之意。在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上,通州因其地理位置独特,有明以来便担任着“皇家码头”的角色。

每年每天都有大批船只,沿运河向京城运送物资漕粮。漕船到达通州后,一部分船只载着粮食经通惠河继续向西,进入北京护城河后在朝阳门码头靠岸,将粮食送至东城一带的十三仓。由于北京城内储藏能力有限,更多的漕粮货物被暂存在通州。

城市因漕运而兴盛,百姓因漕运而富裕,通州百业也依漕运而兴旺。大明乃至东西洋的物资都汇集此处,形成了琳琅满目的繁华市集。

上岸之后,常威目睹了“天下第一通漕之处”的繁盛景象。往来船只运送着棉花、铜钱、大米、丝绸、盐、茶等各种商品,即便是深夜码头上也是一片繁忙,无数的搬运工从众多船只上卸货。

魏良栋和常威亲自交待工人们小心一点,船上带的可是他们精心挑选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东西。

忙活了大半个时辰才将货物装好,上百辆马车的庞大车队在几百名锦衣卫的护送下沿着运河边的官道飞快的向西边疾驰而去。

在马车上常威看到通州城内,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所有的临街房屋全都是店铺、作坊,工商业无比的兴旺发达,从五颜六色的大招牌上就能看出南方的茶叶、绸缎、瓷器,北方的皮货、山货、海外的香料奇珍应有尽有。

常威感慨一声,“不愧是‘水陆之要会,畿辅之襟喉’,在这里经营产业应该颇有前途吧。”

通州到京城只有四十里,轻快的马车在平坦的官道上只用了小半个时辰便到。北京城池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城各有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虽然午夜的内城朝阳门已经关闭,但在锦衣卫的凶威和魏良栋的仪仗面前,守门校官恭顺的开门迎接车队进城。

车队行到朝阳门大街尽头,魏良栋和常威分开,魏良栋住在皇城北边的什刹海边,那里离皇城内的司礼监仅隔着一道北安门。

常威的大哥吏部左侍郎常同住在官署东边的南薰坊,约定见面时间,魏良栋带着车队呼啸向北,常威的五辆马车在锦衣卫带领下向南行到东长安街,转西向南进了南薰坊,停在一座清幽的小院前。

常威下车见门匾上写着‘常府’二字,施大瑄上去叫门,过了一时,里边传出一个老迈的声音,“这半夜的是谁来了?”

施大瑄叫道:“你家三爷来了,快开大门迎接!”

里边顿时传出欢呼声,“哎呀,是三少爷来了,算着时辰也差不多。”

“三爷到了,都起来,快去请大爷。”

随着喊声,旁边小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老苍头出来,看见站在门前的常威忙跪地行了大礼,常威才将他扶起,中门便被两个老仆打开了。

常威带着手下当先进去,抬眼观瞧,这是一座前后两进的清雅院落。格局坐北朝南,北面是三正二耳的五间正房,东西厢房各三间,所有房屋

最新小说: 御兽飞升 仙灵妖神记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仙业 盖世双谐 上玉阙 坐看仙倾 我以力服仙 蜀山镇世地仙 重明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