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的江面中心航线上,那一艘舰首悬挂着菊纹章的炮舰。
那是一艘势多级河川炮舰。
舰长54.8米,宽8.03米,吃水.02米,船员2人。
常备排水量338吨,动力为2座直立式2段臌胀往复式蒸汽机,2台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最大输出200马力。
最大航速节。
舰艇装备2座单装三年式7高炮,2座单装九六式25高炮,5挺7.7毫米机枪。
此时,这艘炮舰的两根粗烟囱里面,正冒着滚滚黑烟,游弋监控着附近的江面。
在舰首层,和舰艇中后部的2层平台上面。
各有一门7高炮的炮口,斜指天空。
两门25机关炮,则是固定在舰首最前的甲板左右两边。
在杜剑南的镜头里面,那艘炮舰的4门高炮炮旁边,都靠着一些士兵,朝着自己机群的方向指指点点,没有一丝的警觉。
而在3层舰桥外的走道栏杆边,一个日军海军军官,也正在举着望远镜,朝着9大队的机群遥望。
“算是一条可以吃的美味小鱼。”
杜剑南放下望远镜,拿起无线对讲。
“,2组,负责清理那艘炮艇的炮手,机枪兵,点射节约用弹;注意飞行线路,不要被鬼子的炮口套住。”
“900收到。”
“2组收到。”
“3,4组,负责清理江岸码头的日军火力点,点射攻击;不以杀敌数量为目标,打掉他们的高射机枪。”
“3组收到。”
“4组收到。”
“58,59,注意跟进长机,兄弟加油!”
对于昨夜才坐火车从王家墩匆忙过来的吴炳华,徐俊峰。
杜剑南之前并不认识。
这两人是笕桥航校搬到昆明巫家坝后,刚毕业的首批学员,原本准备填入人员损失惨重的3大队。
不过原本留在广西的32中队进入衡阳,暂解了3大队的‘无机’困窘以后。
张有谷和在南昌养伤的吴汝鎏商议,对7,8中队的缺员,还是用在柳州航校即将毕业的云贵子弟,方便飞行队员在空中的语言交流。
就这样,这一群毕业学员,就到了王家墩等待‘填坑’。
2中队填了人,23中队填了4人(除了原23中队4人,还有2名飞行员,和王玉琨一样,属于伤好进队)。
而吴炳华和徐俊峰两人,则被填进了35中队。
“58明白。”
“59明白。”
听到杜剑南和自己通话,吴炳华,徐俊峰两人,都是一脸激动的回答。
“3中队,降低航速,等待3,4组完成江岸清理后,轰炸货船。”
“3中队收到。”
在杜剑南的一系列命令下,9大队的架战机,随即开始变阵。
35中队,2组的4架E-,直扑在小黄洲岛顶端一带江面上,游弋着的艘日军小炮艇。
3,4组的其余4架则是向着东岸飞去,准备攻击岸边的日军机枪火力点。
3中队的3架SB-2,则是再次降速,斜翼东南掠飞。
目标直指马鞍山江边码头边的那艘铁矿石货船。
战斗,
一触即发。
——
在保津号炮舰的舰桥走道栏杆边,舰长正野一健大尉,举着望远镜,疑惑的望着从下游江面五六千米处,几乎贴着水面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