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整治一下庐江的吏治了。
几乎是没有丝毫犹豫的,许褚允了荀彧的请求,庐江郡领土不小,一个督邮很难兼顾到整个郡,答应下荀彧后,许褚想了想说道:“去年入府的时候,翻看故太守陆公留下的文牍,本郡常设督邮有二,一为郡北部督邮,一为郡南部督邮。依旧例,我意荀文若为南部督邮,至于北部督邮,卿等谁愿担当此责?”
说完扫视堂中,目光渐渐落在了姚昇身上。
姚昇曾有治县的经验,乃是一名从政多年的循吏,对各级官员的不法事,他熟悉的很,所以许褚中意的人选其实就是姚昇。
可姚昇虽也对此有所预料,但他却不愿去做这个北部督邮。
当年他曾做过襄县令,后又被大将军府征辟为掾吏,就在去年,已是被周昕表作丹阳都尉,如今让他放下身段去做一个百石吏,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目光在姚昇身上停留了会儿,见其似无兴趣,许褚又把目光定在辛毗身上。
辛毗见许褚目光投来,毫不犹豫地出列道:“在下自告奋勇,愿为府君分忧。”
姚昇不愿意,辛毗却乐见其成,这却是因为辛毗此前养望在家,一出仕就跟许褚来到庐江的缘故。试想,以辛毗的家世,本就应该出仕就被郡朝礼辟为掾吏的,随军出征回来,算是已经锻炼过,如今再为北部督邮,兵事、政事两方面的资历就都有了,俨然可以当做是为日后独挡一面、任守任相的进身之阶。
对于荀彧、辛毗、姚昇等人的心思,许褚自是猜得到大半,当即微微一笑,说道:“佐治出身名族,北部督邮一职,正是君大展其才之处。”
辛毗自谦几句,回到席位上。
......
......
饭毕,众人各自回下榻处。
荀彧、辛毗的任命下来后,徐庶找到戏忠,对其说道:“志才,主公今用颍川名士为南北督邮掾,恐本地士人心里会生波澜。”
戏忠明白徐庶的意思,荀彧、辛毗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两人都不是扬州人,二是两人都出身名族。许褚把这样两个人安排到南北督邮的位置上,确实会对当地的士人势力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在许褚刚刚从讨董前线归来的这个时间点上,很容易让在郡中为吏的扬州本土士人产生‘许褚是不是要整饬吏治,搞一次大换血’的想法。
“元直,或许主公正是要对郡中的吏员进行大变动呢?”
“志才觉得可行?”
“有何不可?今非常之时,庐江十余县的县令、长均非主公心腹担任,一旦遇到战事,十分不利。况且元直,你我皆是贫寒人家出身,虎狼一般的县、乡官吏有多可恶,难道你会不知?”
徐庶苦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小吏虽恶,可离了他们,事情让谁去做,难不成事事都要我们几个亲力亲为?”
戏忠劝解道:“元直啊,荀文若何人也?他既自求督邮,岂能心中无定算?且放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