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玄幻魔法 > 虎痴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董卓外残内明姚昇有志难抒

第一百四十三章 董卓外残内明姚昇有志难抒(2 / 2)

太尉虽然没有实权,可在名义上仍是大汉军队的最高统帅,为了让自己‘名副其实’,董卓自任太尉后兼领前将军一职,不管从名义上还是实质上,都将大汉朝的军队统帅权抓在手里,这样一来,京城中那些观望、犹疑或是心存反意的公卿大臣就很难再翻起风浪。同时这个任命,也针对到了屯兵京兆尹、右扶风两地的忠于大汉的盖勋与皇甫嵩。

再说遥拜刘虞为大司马,大司马这个官职由来已久,在前秦的时候将此职改为太尉,汉承秦制,起初也没有设大司马一职。可到了汉孝武帝时,武帝为了集权,重置大司马,后此职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光武中兴后,一开始沿用了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又改回太尉,从此朝中便不复再有大司马之职,之道这次董卓将大司马、太尉两个职位同时启用。这显然是两个没有必要同时存在的职位,姚昇认为这是董卓自知威望欠足,可又不想太尉一职落到别人手里,于是就把刘虞从太尉改拜为大司马,并把大司马置于三公之上。由此,董卓一举两得,一来通过这种方式表示了他的‘谦虚’,甘居刘虞之下,二来刘虞远在幽州,便给他大司马也管不到朝中的军事。

拜杨彪为司空,拜黄琬为司徒,同样也是一举两得。

杨彪出自弘农杨氏,弘农杨氏累世三公,单就族名声望,比起汝南袁氏丝毫不弱下风。这一拜杨彪为司空,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因为袁隗、袁绍的缘故。袁隗表面上不得不屈服于董卓的暴政,可任谁都能看出只要一有机会,第一个站出来把董卓拉下马的肯定是袁隗,袁氏两个后辈袁绍、袁术,一个在南阳,一个在冀州,招兵买马声势浩大,反意已然十分明显,为了平衡朝中权柄,防止袁氏里通外合,董卓就得把袁隗从三公上弄下来,把名望不弱于袁隗的杨彪抬上去。

再说黄琬,黄琬虽然也是名族之后,但董卓拜黄琬跟拜杨彪的出发点却是不同。黄琬是豫州牧,他的权力太大了。去年初,黄琬就到任豫州,与当时的西园校尉鲍鸿一同平定了豫州的黄巾贼乱,董卓废立天子之前,就操作朝廷下诏黄琬入朝,可是黄琬接下诏书后走得非常慢,直到董卓表孔伷为豫州刺史,黄琬实在拖不了,才进入河南尹。为了去掉黄琬头上的‘豫州牧’头衔,不至于让洛阳东边紧挨着河南尹的豫州有个集军政大权为一手的能平定战乱的州牧,董卓这才煞费苦心的拜黄琬为司徒。

名声高、有军望的黄琬换成了‘清谈高论、嘘枯吹生’的孔伷,州牧又换成了刺史,董卓就放心多了。

姚昇的这番评论,许褚昨夜就从郭嘉、戏忠那边听过类似的话。饶是如此,许褚仍旧心惊不已。姚昇曾为大将军府掾,获得消息的渠道肯定是有的,有渠道是一回事,会不会刻意打听,打听后又能读出其中真意又是另一回事。

听过姚昇的话,许褚可以很确定的说:姚昇屈才了。姚昇能迅速通过情报得出这些分析,可见他的心志还未被磨灭,他的心依旧放在天下,而不是跟周昕一样志趣仅在扬州一地。

堂中众人也都用佩服的阳光看向姚昇,待姚昇坐回席间,许褚对众人叹道:“姚都尉志向高远,才智非常,奈何周丹阳在此紧要关头,却还想着跟邻郡暗中角力,殊为可惜。”

话外之音,姚昇自然听懂,于是谦虚道:“君侯谬赞了,在下腆为丹阳都尉,已是小材大用。”又说道:“诚如君侯所言,周太守如今也是十分后悔,所以才让在下前来拜访,与君侯摒弃前嫌。”

:

最新小说: 开局,我把仙人算死了 错练神功,祸乱江湖 我有99个反派人格 妖天子 玄鹏 闯入 道友们请自重 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 疯了吧?抢亲抢到大帝头上了? 鼙鼓揭天破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