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手握宫卫,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除掉的。没有太后的诏书,大将军与袁绍亦只能在皇宫外干瞪眼。”
许褚沉吟道:“奉孝的意思是太后不会下诏除掉宦官?”
郭嘉点头,面带讥讽道:“太后感念张让等人的功劳,必不愿下诏,在太后眼里,宦官可比士人可靠多了。大将军为了逼迫太后下诏,不出意外的话,会以‘清君侧’的名义密召外镇诸侯入京。”
许褚跟费良消化了一下郭嘉的话,‘外镇诸侯’,环顾京师四周,以并州牧董卓跟并州刺使兼武猛都尉丁原的实力最强,硬要再算的话,东郡太守桥瑁,豫州牧黄琬,冀州牧韩馥,包括颍川太守许褚自己在内,关东近一些的共有六个人。
韩馥是个草包,许褚知道他一定不敢轻举妄动;黄琬在汝南主持豫州大局,一般情况也不会受何进指使。那便只剩他自己,董卓,丁原,桥瑁四个了。
许褚不免生出了奉诏入京的想法,刚起个话头,就被郭嘉否决了。
“董卓、丁原,麾下凉州兵、并州兵,都是天下知名的‘精’兵,桥东郡与主公在二者面前太过弱小,还是趁这个机会好好发展吧。”
许褚嘿然,这个问题之前就跟郭嘉、徐庶等人有过商榷,结论就跟郭嘉现在说的一样。与其去洛阳喝别人剩下的汤,不如老老实实待在颍川。便不再提。
而谈话进行到此,许褚也明白董卓祸乱朝纲的历史轨迹应该不会有什么改变了,如果让许褚再早个几年来到汉末,说不定有能力改变这段历史。现在嘛……人还好说,颍川郡是大郡,可以临时招募数以万计的部队,可是现在许褚手里的粮食却是不够万人规模的军队远征的,况且还有缺乏训练的问题,仓促上阵,也不过是给董卓添加战功罢了。
“奉孝,那阳城……是不是可以先缓缓。现在朝局微妙,再无端杀了李旻,会不会太过了些,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郭嘉坚决道:“阳城一定要打,李旻也一定要除。杀不杀另说,毕竟李旻不同于张直、黄灌,是名士,只不过与主公是政敌。但一定要让他离开阳城,换言之,阳城主公一定要收入囊中,否则日后难免会成为隐患。”
虽如是说,郭嘉又建议阳城交给别部司马甘宁去打,一则李旻不懂御兵,不用太重视,有甘宁去应该就可以了;二则阳翟有许多郭嘉知道的人才,许褚不如坐镇此地,登门拜访,以礼辟之,不管成不成,总要试试。
许褚并不抱太大希望,他出身太差,诸如钟氏、荀氏,不过是与许褚进行政治交易,两者并没有主从关系,荀谌、荀衍、荀悦、钟演、钟进包括杜佑、张礼,是他的僚属,以后不一定会跟着他走到底。但也正因为如此,许褚身边可用之才实在太缺乏了,从这次出兵阳翟的随行人员便可窥探一二:谋只郭嘉,武只典韦、宫肃、王阑,跟历史上曹操、袁绍的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差距太大。
基于对望族的不抱希望,许褚问道:“可有寒门士子为奉孝所知?”
没想到还真有遗珠。
“戏忠。”郭嘉道,“只是这个人……主公可能不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