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疾之忧。’”《里仁》篇载“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都是父母连言,并非只称父而不称母。《阳货》篇载其学生宰我认为父母死了要服三年之丧,时间未免太长。孔子觉得宰我这是不孝,便痛斥“予之不仁也!”责问“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孔圣对人母是如此的重视,而人母也是女子,那么又为什么说这句话的?”,李安又说道。
大小姐听了,低下头思考着,说道:“对啊,为什么?”,想不起来,就疑惑的问李安。
李安说道:“我刚开始说了,人也有被情绪影响的时候,而孔圣也是人,说出一些气话在所难免。”。
“那李公子认为孔圣说的是气话,就算是气话,也不能口不择言,否则如何称之为圣人。”,大小姐又问道。
“所以,这里的女人也许并不是指天下所有的女人,而是对家中仆妾言。妾视仆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因其指仆妾,故称养。待之近,则狎而不逊。远,则怨恨必作。善御仆妾,亦齐家之一事。所以女子也许是特指某些人,大小姐认为呢?”,李安说道。
长孙大小姐听完,有恍然大悟之感,这些以前自己从没有想过,看着比自己还小的李安,她的心情也非常复杂,自己从小也在父亲的熏陶下研读儒家书记,可是却从没有融入自己的见解。
她开口说道:“李公子大才,小女子不如也。”。
“大小姐严重了,人的思想并不会只局限与过去和现在,想得多了,思想就会突破这个局限,所以只要勤于思考,一切疑惑自然迎刃而解。”,李安说道。
“受教了”,大小姐说道。
“看来这个李安确实有些才华,难怪父亲会安排他做我的书童。”,女子心里想着。
就在两人讨论之时,响起了喧哗之声,刚开始两人也没有在意,不过现在越是吵杂,所以大小姐想看看是谁人喧哗,非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哎,小姐,我去看看”,这时李安起身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