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家寡人,那该是何等扫兴,只要让姜菲设宴专请;弄得原来准备在大厅凑热闹的元袭人的那帮闺蜜无处可坐,杨崇索性把小餐厅拿出来,摆了三场宴席,大家各乐各的。
姜菲心里清楚,杜伏威和姜夺心里都窝着火。杨崇这两年地盘扩张得太快,转眼就统一了中原,但是杨崇培养官员的速度赶不上地盘暴涨的节奏,长安任命了大量的降臣和士族,让很多人心存指望。政事堂的有些运转,给了他们信心,已经有人在私下提出,既然有了政事堂商议,就无需大丞相决断,杨崇出任可以太尉,或与杜伏威分权。
杜伏威是楚王,尚书令并不是虚职,加上杨崇长时间不在长安,回长安也不问细节,杜伏威实际的权力并不小,在辅公祐出任江都留守、王雄诞横扫长江以后,很多士族看到了牵制杨崇的可能,在李渊降将李大亮、李百药之子李安期、令狐德棻、皇甫任思的簇拥下,杜伏威的声势大增。娶了杨高萍后,杜伏威更为一帮老臣的希望所在。
杨崇不是傻子,大批亲信调回长安,就是一个预防的措施;信任巴蜀转运使李袭誉离京时,特地来拜见杨崇。李袭誉不在两边站队,跟随杨崇多年,晓得杨崇这个人平时不在乎,在乎起来不是人,特地表示了自己的担心,希望杨崇能再等等;杨崇知道杜伏威成亲的时候,李袭誉就明确表示过不妥,好言安慰了几句,但是在姜夺眼里,认为杨崇太软弱。
姜夺这次与单雄信回到长安后,楼观道的同门和原来河西军的老人拜访不停,其中有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就是,当年河西军的旧人在官职上并没有讨到巧,像刘黑闼这样的角色几年内窜到大将军、安州刺史,让人愤愤不平。一帮人在一起喝酒,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是一直在后方吃亏了,要是出去打仗,差不多一半的大将军应该出自河西。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