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复兴之路 > 第215章爱书之人

第215章爱书之人(2 / 3)

着说,“第二遍的感觉是诗词之美,确实写的好,一些诗是可以传世的。第三遍才体会到文章之美,曹雪芹说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确下过功夫。但我觉得自第五十三回后,文字就不如前面了。更不要说八十回之后的他人续作了。看来文章就是要下功夫改,越改越精彩,至少在文字上是这样的。除了文字好,第三回才算初步体会到陆耀祖的意思。的确,曹雪芹是大才,对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的太多了,建筑、饮食、服饰、医药、物价、科举……都可以当了解清代中叶社会各方面的教科书,真是了不起。”

“我没您看书的水平,我就是觉得写的好……”徐德玉想说她就是喜欢红楼的感情戏,但没好意思说出来。

“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兴趣点。鲁迅不是对红楼有很精妙的评点吗?我在参加工作后兴趣转到了史书,看过一些明清史,才发现红楼也可以当史书读。第四遍读,就有了文学以外的收获了。因为曹家,特别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朝很重要的人物……他那个江南织造,也不仅是个内务府的御用衙门,实际上是个专为皇帝服务的情报机关,当然,他的情报不止是官场动态,还有物价、年景丰歉等。而曹寅本人才学非常好,《全唐诗》就是他主编的……曹家在曹寅时期是最红火的,红楼里的贾宝玉,不像是曹雪芹,更像曹雪芹的父亲曹顒,因为曹雪芹出生后,曹家就衰落了……了解了曹家的历史,反过来再读红楼,就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来看过高阳的一套书,小说家言不足全信,但他对曹雪芹成年后的描述很传神,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红楼,要拜曹家由于站错队而衰落,一个年幼时锦衣玉食的贵公子,成年后穷困潦倒到举家食粥,这种转换也太过残酷了,这才是他创作红楼的原始动力。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升起的亲生感悟,如果曹家一直钟鸣鼎食下去,曹雪芹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纨绔而已……”

“我可没有您这样的高度,我就是觉得写的好……陶总,您说高阳有一套描写曹雪芹的书,叫什么?”

“很久前的事了。好像是套四卷本,每本都有一个名字,最后一本叫延陵剑,写曹二奶奶,即王熙凤的原型,用一把家传的短剑自尽了……你想看?”

徐德玉立即像小鸡啄米般地点头不止。

“你这个样子,还真是爱书之人啊……书我有,但不在我手里,还在滨江,我让人寄来吧……好了,你也不紧张了,咱们说正事吧。”陶唐指指放在茶几上的宣传册,“说说看,职工家属们都有些什么意见啊?”

“大部分都理解……也都认为市里建设大学城对红星有好处……”徐德玉整理着思路,“在我采访的近40个人当中,只有2个明确反对搬迁……”

“这两个人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认为公司亏了……其实有一个没有理由,就是反对。”

“你接着说。”

“一部分职工担心所在分厂搬迁后带来的交通问题,听说市里辟出公交专线后,只剩下交通补贴了,有几个职工明确提出公司应该给这笔钱……最近反对的声音基本没有了,大概听说公司已经签了协议吧。现在比较集中的有两个方面的意见,一个是说家属院棚户区改造,认为公司应乘机推进这项工作。另一个还是家属区的问题,反映最近家属院乱搭乱盖比较严重,显然跟搬迁是有关联的……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反应强烈,我去离退休处,好几个老人都说这个……”

“你接触的在职职工中,有没有中层干部?在职职工有没有提到公司面临的产品结构调整?”

“基本没有。”

“基本?”

“只有一个工人,哦,他是老劳模了,叫张兴,张师傅说到

最新小说: 山野奇医 桃花剑仙赐福:开局强吻高冷校花 重回七七,开局跟女知青回城 我是如何当神豪的 斗罗:天生媚骨,开局蓝霸团宠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她发疯,他兜底,团宠谁都惹不起 惊!我养的小白脸是前任他小叔 入局,对她上瘾 我在北极圈当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