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抓住。”
韩志勇先接到开总经理办公会的通知,随后马光明的手机也响了。韩志勇对马光明说。“先开会吧,我可以替你说几句。”
马光明回到自己办公室,凝神想了几分钟,打电话把蒋延生叫了来。
“延生,你坐。刚才陶总跟我谈了件事,他希望我协助他抓好搬迁工作……这是个长活儿。20个月,或者更长……日常的生产管理我可能顾不上了,我推荐了你,你明白吗?”
蒋延生当然明白马光明在说什么。混到蒋延生这个位子的人,不会没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而且,只杨文欢垮台,蒋延生就做着准备。红星的生产经营在半年内“突飞猛进”,既有李珞刘书林的贡献,也有蒋延生的努力在内。
“马总,我跟您多年了,感谢的话不说了。您不是还管着生产吗?您放心,过去什么样子,以后也一样。我不会丢您的脸的。”
“不,不一样的。搬迁不止是搬几个分厂过去,必定会改变目前的管理体制,虽然之前有过研究,但我认为,应当把车辆配件搬过去!从市场、成本以及管理都应该这样办……如果定下来,日常的生产管理我可能就顾不上了。很快要开会,估计会让你参加,你要好好准备发个言!”
“这个……”蒋延生沉吟道,“我是不是有些僭越了?”
“僭越什么?!生产问题你最有发言权!此时不讲等到何时?要站的高一些!延生,你已经快四十五了吧?此时不争,更待何时?!”
这不是争不争的问题。跨越中层,其实是综合因素决定的,学历,资历,能力,缺一不可,最关键的是有人提携。在红星中层岗位上干了十六年的蒋延生当然清楚,即使具备“三力(历)”,没有一把手的举荐也是枉然。反过来,“三力(历)”即使差一些,比如刘秀云,照样能上去。自认读通了此经的蒋延生内心非常渴望红星的改朝换代,他的“三力(历)”自认没有任何问题,从学历上看,他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本科,比吕绮早一年进厂。后来还自修拿到了党校的硕士学位,二十八岁提中干,够早的,足见其优秀了。从质量部科长、副主任、分厂副厂长、厂长、生产管理部主任到总经理助理。资历上完全没问题。最后就是能力了,但对干部能力的最有力评价不是群众(蒋延生自己认为群众是认可他的),而是领导,尤其是公司一把手。但他和宋悦有点搞不来,准确地说是宋悦不太喜欢他。尽管他的总经理助理是宋悦给的,但他认为那是沾了刘书林的光。宋悦当初与李珞斗法,本想拉拢刘书林以彻底压服李珞,但为了平衡,不好只提刘书林一人,于是他就沾了光。生产部是和营销部“平级”的大部,把生产部主任提升为总经理助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宋悦的“投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刘书林依然“忠于”李珞,而蒋延生也不大感恩。因为他更多地认为自己是主要领导权力角逐的陪衬。这个例子很典型,是一把手用人失败的典型案例。蒋延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自身不牢靠,也就很难树立党羽。李珞是爱耍权,但李珞有一个宋悦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廉洁。所以刘书林能无视一把手的示意而不“背叛”李珞。
……
下午一上班,红星公司召开了扩大的总经理办公会。除了公司领导、职工董事、总经理助理、副总师及发规、财务、生产、人力资源、政研室、监督工作部(纪委)、动力公司,基建部、机动部、宣传部、工会的行政正职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赵庆民主持,“同志们,今天这个会议通报两件事。研究一件事。总经办做好纪要。第一件事是集团对我们公司例行的考察已经结束了,这次考察组的规格比较高,来了三位集团领导,足以证明对红星的重视。考察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