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复兴之路 > 第153章雷云

第153章雷云(2 / 3)

,请求将其子调至理化计量中心,随便什么岗位都行。师傅对他说,好不容易才让陈建平在调动申请上签了字,理化中心那边也答应了,卡在了人劳就是不给办,现在你管人事了,这个忙你必须帮。

按说这个要求不过分,不过是普通的调动嘛,又不是要他提拔。但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邱林没有立即答应,对师傅说自己要了解一下情况再说,结果问了下潘成贵便打消了报答师傅的念头,这个调令还真不能签。因为申请调离一线生产岗位的技术工人太多了。无奈之下,刘秀云下令暂停一线工人的流动,把这项业务给冻结了。

冻结肯定不是办法,不过是权宜之计。为此,邱林召集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开了个小会,了解了下这种现象背后的成因。其实他已经猜到了原因,他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尽管不分管人事,就像一句俗话所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果然,人力资源部的回答不出邱林所料,还是一个待遇问题。根据工资科的统计,一线生产工人的平均薪酬只比二线辅助单位同类人员高15%左右,但辛苦程度却不可同日而语。邱林当即指示,要统筹考虑解决方案,堵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卡住他们的人,卡不住他们的心。但人力资源部的领导们异口同声,除非彻底改变现有的薪酬分配制度,否则难以解决问题。之前不是没有拿过类似的方案,上面一看到拆东墙补西墙就把方案掷还回来了,工资是刚性约束范畴,哪能通过削减辅助单位岗位或者绩效工资来增加一线工人的薪水呢?再说,为一线生产工人增资会带来连锁反应,首先技术队伍就必须考虑,搞来搞去就是一个普长的方案,还是解决不了一线工人不稳定的现状。而且,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也不允许我们做大规模的调资。

这个道理邱林真懂,真用不着人力资源部的“专家”们解说。可是问题就摆在面前,连直接创造财富的人群都稳定不了,谈何复兴红星?所以邱林批评人力资源部,你们不能抱残守缺,不能思维固化,改革就是要打破利益分配的固有藩篱,上面不是讲了吗?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行。薪酬改革的方案还是要搞,只要公司获益,我们挨骂当罪人都不是问题……

邱林分管人事后抓的第一件大事并不是薪酬改革,而是临时工清退。这是班子会上已经确定的课题。邱林原以为此事不难,摸准情况后一纸通知就可以解决了,当发现一线技术工人人心不稳的情况后,邱林对清退临时工抱有了更高的期待。他甚至想,可以出台一个政策,搞一个减人不减资的办法,把用于雇佣临时工的钱留给分厂,加在一线技术工人头上,岂不两全其美?

但等人力资源部拿出准确的统计数据后邱林傻眼了,全公司雇佣的临时工(包括未经人劳准许自行雇佣)高达1280人,这个数字让他吃了一惊。根据他的经验,如此大的基数的人群搞一刀切必须慎重从事,搞不好就是一场乱子。所以他下令统计临时工的来源。统计资料真有,86%的临时工都是厂子弟。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总部的政策所致,断了大规模招工后,很多考不上大学、在外面就不了业的厂子弟只能“眼睛向内”了……另外,很多苦脏累险的岗位安排不上正式工,只能让临时工上。

另外,根据人力资源部的统计,绝大多数临时工在一线生产岗位,“工龄”最长的超过了十年,很多已经是生产骨干,这哪里是一纸通知可以解决的?

邱林问计于人力资源部的几位领导,潘成贵说,陶总在中干大会上提出清退临时工,这道命令肯定要执行,但陶总并没有说全部清退,现在最合理的方案就是先把辅助岗位的临时工清掉一批,先动起来。一线经营单位也可以贯彻这个原则,凡是辅助岗位的全部清退,生产岗位的则让他们自己定。

邱林觉着老潘的这个主意不错。这段时间接触

最新小说: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不明不清 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财富自由,从每日情报系统开始! 人在诸天,摆烂成帝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武侠:开局成为百胜刀王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