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盛会那达慕
“那达慕”三字是最让蒙古族牧民听起来激动的字眼。在草原上,若问牧民他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他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达慕。每当那达慕盛会来临之际,牧民都会穿起自己最喜爱的民族服装,将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怀着激动的心情兴高采烈地去参加。
我第一次参加那达慕盛会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锡林郭勒草原上,整个会场是海海漫漫的蒙古包的世界,会场内到处飘荡着手把肉和炸油条的香味。牧民们亲友相聚,开怀畅饮,到摔跤场上为自己喜爱的交手加油助威,还评头论足,时不时会发出惋惜的慨叹和赞扬的呼叫,那种放松,那种闲适,那种忘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草原牧民对那达慕的喜爱是有渊源的。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游牧生活孤独寂寞,相互间距离又远,平时很少有相聚的机会,更谈不上有什么文化生活,是那达慕给牧民带来了亲朋团聚、尽情欢娱的机会;激情澎湃的未婚男女常年难得相互谋面,也是那达慕给他们提供了聚会和择偶的机会。所以,那达慕盛会是牧民期待的节日,每当举行那达慕的消息春风般在草原上刮过,牧民们无论男女老幼,不管路途多远,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参加。过去,他们驾着勒勒车,乘着马,带着毡房,赶着牛羊,来到那达慕会场,架起蒙古包,食自己的牛羊,看竞技比赛,约朋友到自家的蒙古包里做客,尽情欢娱。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汽车摩托车早已取代了马和勒勒车;那达慕会场餐馆遍布,牧民参加那达慕大会,也无须再赶牛羊了。
多年来,我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那达慕已不计其数,渐渐的,对那达慕的起源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去年在一次那达慕大会上邂逅了老朋友朝鲁孟,他是这次那达慕大会的策划者之一,也是大会摔跤比赛的总裁判。老友偶遇,他非要拉我去喝两杯。在会场临时搭建的一家餐馆里,我们一边对饮一边海阔天空地闲聊,话题慢慢便转到了那达慕的起源上。我问朝鲁孟,知道那达慕盛会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吗?
朝鲁孟的脸上散发着骄傲的神采,额头一扬,成竹在胸地说,这可是老祖宗成吉思汗给我们创立的宝贵文化遗产呀。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他为检阅自己英武的部队,举行了一次“依合忽力革台”,即大聚会。从此,蒙古人便视这种大聚会形式为吉祥,世代相传,到如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我微笑着轻轻摇了摇头。
此时,清风带着草原特有的凉爽和馨香飘了进来,荡在我们汗浸浸的身上,好生自在。
朝鲁孟瞪大了眼睛问我,怎么,你不信有800年历史?这可是专家学者们给出的结论呀。
我说,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民众心中不可逾越的圣山,所以,一些无知的所谓学者们一谈到蒙古族文化,寻根到成吉思汗那个时代后,目光就停止了。殊不知草原文化源远流长,何止千年!听说过鲜卑族吗?
朝鲁孟立即颔首,说,知道呀,他们建立过北魏王朝。
知道鲜卑人在建立北魏王朝之前是如何找对象的吗?我又问。
朝鲁孟不假思索地回答,两相情悦便成婚配嘛,草原民族都这样。
我摇了摇头,开始卖弄起我的研究成果来。
我说,《后汉书?乌桓鲜卑传》、《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等史籍中都有明确记载,两千多年前的鲜卑人每年都要在水草丰美的季节到西拉木伦河畔聚会,为未婚男女找对象。聚会后,他们要尽情地饮宴、作乐。这种形式象不象今天的那达慕?
朝鲁孟的眼睛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