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玄幻魔法 > 游走草原 > 第16章 故土难守叹乌桓

第16章 故土难守叹乌桓(1 / 4)

故土难守叹乌桓

春秋时期,在大兴安岭南部,散布着以游牧为生的林胡、令支、山戎、屠何等部族,他们主要活动在今天的辽宁省西部至内蒙古中部一带,南与燕国毗邻。到目前为止,史学界还没有发现他们有自己的文字,也不清楚他们是否有统一的政权及统一的名称,因他们位居匈奴的东部,习惯上又将匈奴称为“胡”,所以便将他们称为“东胡”。

战国时期,燕国的国君燕昭王主动与东胡结盟,并派大将秦开去东胡做人质。

燕昭王之所以主动与东胡结盟并派秦开去做人质,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可惜豪爽质朴的东胡人并未察觉到燕昭王的阴谋,将秦开视为朋友而热情款待。秦开在了解了东胡人的一切后,偷偷跑回了燕国。大约公元前290年,被燕昭王任命为主帅的秦开率领大军对东胡发起了突然袭击。毫无准备的东胡人不得不丢下无数无故的牺牲者的尸体,含恨向北退去。

东胡人北退之后,燕国在北方新设了上谷、渔阳等五郡,为了防止东胡报复,又修建了长城,即燕北长城。

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彻底击溃,一部分人逃到了大兴安岭的鲜卑山,被称为鲜卑人;另一部分逃到了大兴安岭的乌桓山,被称为乌桓人。

乌桓,一个让人慨叹的民族,从它登上历史舞台并引起人们注意的那天起,或被迫迁来迁去,或作为战争工具被其他民族利用,直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乌桓人虽然作战骁勇,以天下铁骑闻名一时,却没能建立起自己强大的政权,也没有出现过一位可以被称为大英雄的人物。乌桓人愤怒过,抗争过,可最终未能改变民族消亡的命运。

乌桓,汉时称乌桓,魏晋时称乌丸,另外还有古丸、乌延等别称。史学界普遍认为,乌桓是东胡的一支,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后,一部分人逃至乌桓山,所以便“因以为号”。然而,乌丸之名战国时期便已经有了,《史记?货殖列传》就说:“夫燕亦勃、碣之间二都会也……北邻乌桓、夫余,东缩秽貉、朝鲜、真番之利。”可见,史学界公认的败逃乌桓山“因以为号”的观点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至于“乌桓”的含义,有人认为“乌桓”即蒙语的“乌兰”,红、赤的意思,乌桓山即赤山、红山。那么乌桓山在哪里呢?史书上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坐标,目前,史学界存在多种说法,有的认为乌桓山即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有的认为是今天赤峰市的红山,更多的人则认为是今天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西北140里的乌辽山,但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各自的说法。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赤山指的是“渔阳赤山”,是乌桓南迁后生活的地方,即今赤峰市红山。乌桓人的葬俗,在人死后要烧掉死者生前穿用过的衣物,还要杀一条狗和生前所骑之马为主人殉葬,让狗的灵魂带着死者的灵魂回到赤山去,即乌桓祖先的居住地。历史学家据此推断,乌桓人当年是坐着狗拉雪橇离开故地来到蒙古草原东南部的。这里有一个概念问题,即乌桓人祖先的居住地在蒙古草原东南部还是在东胡被击破后所迁往的乌桓山?

乌桓人是在东胡被匈奴击破后才北迁的,这一点可以肯定,时间是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19年,乌桓人又被西汉王朝南迁至五郡塞外。从向北逃亡到南迁,不过短短87年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就“因以为号”而形成一个民族,似乎不大可能。因此,笔者妄自揣恻,若“乌桓”真的是蒙语“乌兰”之意,乌桓人向北逃亡之前的居住地应该就在现在的赤峰市红山一带,“魂归赤山”的赤山指的就是赤峰市的红山。后来乌桓人南迁,所迁之地正是他们的祖先生活过的地方。乌桓既是游牧民族也是狩猎民族,狗是他们的重要生产工具,人死后殉马、殉狗、殉衣物与乌

最新小说: 吃人修仙 重生官场:从部委下基层问鼎巅峰 阎女不能惹 美漫:骇客蜘蛛侠 重生:嫁给一根竹子 复山河 安安稳稳只种田,真的好难啊 仙子都只想和我修行 女配心狠手辣,可她美呀 摊牌了,冲喜小可怜是真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