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凯坐在书房里,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着。
这是一本刑侦技术教科书,无意翻到的一页是痕迹鉴定,第一段中有三行是用黑体字突出的定义:“痕迹鉴定是指刑事技术中的指纹检验、足迹检验、弹痕检验……”
这一章后面是案例,案例后有一段总结:不管犯罪分子怎样狡猾,戴上手套、还是保证身边任何物品不遗落,只要犯罪分子到过现场了,就一定会有痕迹留下,这就好比人的头发每天都要至少掉下十来根……
蓝凯想,按这些推论,伤害凌叔叔的劫匪也应该有痕迹,怎么到现在还没抓到?他又翻回到前面,正想看下去,客厅里的对话飘进书房。
颜慧音说:“妈,你不能这样宠他。这样会害了他的。”
颜老太太说:“我宠你也没害了你,宠他就能害他?把那手套递给我。”
颜慧音将隔热手套递给颜老太太:“妈,你怎么也越来越不讲理了。我和罗正也不是那种势利的人,只是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不太健康。”
颜老太太把锅从灶上端下来,放入保温的囤:“我看是你们不太健康,对女孩家里你们了解多少?你坐下,我说给你听。”
颜慧音无可奈何地在沙发上坐下。
颜老太太叹了口气说:“说起来涵之挺不幸的。涵之的爸爸妈妈都是下放到安徽的知青。她妈妈是咱们锦江的,他爸爸是上海的。在那个年代,下放知青的日子是很苦的,你虽然没有下放,也应该听说了不少。
“日子太苦了,男孩子想找个安慰,女孩子想找个依靠,这样一来二去,涵之的爸爸妈妈就好上了,那时人的感情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和功利,他们虽然也知道结了婚就调不上来了,但两个人还是结了婚。
“也就在这一年,涵之的妈妈怀上她,第二年生下她,她妈妈没有奶水,涵之饿得直哭,她爸爸听老人说鲫鱼汤可以下奶,就到处找鲫鱼。
“那时候的农村物资极端贫乏,她爸爸找了二天都没找到,最后冒险到公社的池塘里去电鱼,她爸爸原来在学校时就很喜欢物理,下放后在大队经常捣鼓些电工活,所以就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电鱼器,第一次很顺利,一下子电了5、6条上来。可第二次出事了,她爸爸是偷偷摸摸去电鱼,而大队里还有一个人偷偷摸摸去偷鱼,她爸爸一通电把那个人电死了。就这样被判了15年。
“涵之她爸爸坐牢的第二年,大批知青开始回城,许多结了婚的知青为了调进城离婚了,她妈妈不愿意离婚,就还在农村。最后是她爸爸提出了离婚,她爸爸说:‘我要15年才能出来,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农村是熬不下去的。离婚吧,离了婚你可以调回锦江,我们的孩子也能有一个好一点的生活环境。’就这样,俩个人离了婚。涵之的妈妈一直未再结婚,听说他爸爸也没有再婚。”
这是一个带点凄美的故事,颜慧音颇感意外,不由问道:“现在她爸爸在哪?”
颜老太太说:“在上海。听说出来后在一家乡镇企业烧锅炉。涵之妈妈去找过,没找到。可能是混得不好,也不愿意露面吧。”
颜慧音说:“听起来确实有点感人。可这类家庭长大的女孩子在感情上会太敏感,与这样的女孩过日子会很累。”
颜老太太说:“如果他们俩觉得不合适他们会分手的,就是结了婚也还可以离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你们如果现在就拆散,就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遗憾。”
“妈,你的想法很前卫哎。”颜慧音有些惊呀地看着颜老太太。
“你以为你妈就是在家养老?以前我是不想掺和你们,没想到你们把志斌逼出家门了,这我就不能不管了。”颜老太太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