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事。”王一龙说。
“削减计划有些供应商可能会另找出路,一旦我们业务量上来了,就难以保证。计划保持不变,如果到时候没有订单下,就少了诚信。都是这么多年的老协作单位了。”颜慧乐皱着眉头说,这是他经常面临的两难问题,但今年尤为突出。
大家围绕这个话题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阵,事关自己的,比较着急,想有一个稳妥的办法;不关自己的,一副淡然,说些模棱两可的话。
这种讨论不可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最后一起把目光落到蓝凯身上。
蓝凯的眼睛正盯着他面前的一份材料,但他什么也没看进去。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下来,他知道大家的目光在看着他,抬起头看着张池问:“张总,你看怎么处置更好些?”
张池正以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心态听着大家议论,见蓝凯下问,说:“要做好两手打算,一方面还是要想办法争取订单,有了订单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如果不行,就削减供应商的计划。哪个单位都有淡季,也没有什么大了不起的。”他把这个两难的命题扔回蓝凯。
蓝凯见张池也没说出个所以然了,知道这是件棘手的事,思考了一阵说:“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大家看看这样行不行,首先不管负责不负责销售工作,都关心一下这块的工作,从各自的人际关系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帮助颜总开拓销售市场。其次颜总对供应商不妨直接说明年天讯将实行优胜劣汰,订单优先安排质量好、信誉好的供应商,并逐步淘汰一批质量和信誉差的。如果做得好,可以缓解订单不足,也能促使供应商以提高产品质量来争取订单。颜总担心的事或许不会发生,就是发生也争取降到最低。”
张池注意地听着蓝凯讲话,当听到淘汰一批质量和信誉差的,促使供应商以提高产品质量来争取订单时,他有几分意外。
会议结束后,蓝凯跟曾一辉通了电话。
他到公司上班的第二个星期,给曾一辉打过一个电话,主要是告诉他自己回到锦江,以及公司面临订单不足的事,希望曾一辉在北京先帮着摸摸几家大公司的底。
“我已经跑了诺基亚、联通下面的集成商,他们明年的计划还在酝酿过程中,目前只能是挂个号,如果想拿到业务,可能还要做一些工作。”曾一辉在电话里说。
“刚刚的会议上又提到订单问题,这是明年的一个坎。”听曾一辉说联系了几家,蓝凯心情好了些。
“不就是多开几个窗口的问题嘛。”曾一辉安慰道。
“这与我们设计中多开几个窗口是两码事。你想象不到经营一个大企业的难度,电话里也没法跟你说清。总之你抓紧时间帮我跑跑吧”
“好吧,真想过去看看你。”
“过一段时间吧,不满你说,现在过来我都没时间接待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