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种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影片,为了戏剧张力,不可避免的会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哪怕是他在《迭戈-罗斯》这部影片中的叙事较为平缓,没有传统好莱坞电影那种激烈的转折,但也有些地方适当的进行了夸张。
不过,就像罗斯说的那样,整部影片完全是从罗斯的真实经历出发。
“前天,新一届奥斯卡金像奖公布了提名名单。”
这样的消息墨菲当然会告诉罗斯,“我们这部传记片拿到了十个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听到这话,罗斯马上来了兴趣,“十个提名啊?”
哪怕是对好莱坞算不上特别了解,但作为土生土长的洛杉矶人,他还是知道十个奥斯卡提名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罗斯想了一下,问道,“获奖的可能性有多大?”
“拿个技术类奖项难度不大。”墨菲实话实说,“我刚刚说的那三个重要奖项,谁也无法保证可以拿到。”
“嗯。”罗斯点了点头,“你这部电影是我最后的愿望了。”
就像最早跟墨菲说的那样,他不想默默无闻的死在监狱里面,即便是恶名,也想让世人知道,有个叫做迭戈-罗斯的人从这个世界走过。
外面忽然响起敲门声,接着守卫人员的提醒声传来过来,“时间到了!”
墨菲看了眼手表,站起来说道,“我和唐尼正在全力运作这部影片冲击奥斯卡,你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说完,他转身向着外边走去,出了守卫森严的接待区之后,汇合自己的保镖,离开了州立监狱。
后面几天的时间里,斯坦顿工作室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媒体上面频频做文章,各种吹嘘《迭戈-罗斯》这部影片的报道层出不穷,大概是真心喜欢这部节奏舒缓,长镜头非常艺术化的影片,远在芝加哥的罗杰-艾伯特都通过自己在《芝加哥论坛报》上的专栏,刊文称——如果奥斯卡这次还忽略了墨菲-斯坦顿和他的影片,绝对是一大丑闻!
媒体的舆论和利用天主教制造的形势,都对于《迭戈-罗斯》非常有利。
于是,在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的当周末,二十世纪福克斯再一次扩大放映规模,《迭戈-罗斯》的北美放映院线直接翻了两倍还多,增加到了接近一千六百家。
得到奥斯卡提名光环的加成,影片也比之前的点映和小规模放映表现的更加出色,当周末三天的时间里,从北美市场再收1900多万美元,加上之前超过2000万美元的票房累计,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顺利超过35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线,达到4156万美元!
奥斯卡和之前一系列宣传策划的市场效应相当的明显。
甚至,二十世纪福克斯内部认为,如果影片能拿到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其中的两个奖项的话,北美票房完全可以冲击一亿美元大关。
虽然《艺术家》更加符合学院老头子们的口味,但距离奥斯卡最后的投票截止如期还有接近二十天的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即便形势对《迭戈-罗斯》来说还算是有利,不过墨菲丝毫没有放松,尽管学院规定现在这个时间段不可以再对评委进行公关,却没有规定导演或者影片进行自我宣传。
除去二十世纪福克斯之外,CAA和比尔-罗西斯也为墨菲制定了一系列的自我宣传计划,以争取学院评委们的好感和支持,其中就包括去北美电影学院演讲和捐赠,这所隶属于美国电影学会的院校,曾经走出过多位著名的电影从业者和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比如大卫-林奇、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爱德华-滋威克、雅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