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弓的老家是在一小山沟,一转眼离家已经二十载,真不知家中光景如何。俗话说近乡情更怯。此时徘徊在家中大门外,张弓却是有些犹豫,不敢进门了。
就在这个时候,家中大门突然打开,一老妇人走了出来,她别着枣木簪子,杵着桃木拐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最后在门前一块大青石前停了下来,就要坐下。这时大门里又追出一三十来岁的年轻妇人,一手拿着攒花坐垫,给老人铺在青石上,那坐垫很是光滑,显然是坐了很久。
年轻妇人一边搀老人坐下一边埋怨道:“娘,自从媳妇嫁到张家就见您每日在这里苦等。媳妇知道,您是盼望五弟回来。可爹不是说了吗?五弟是到昆仑山去学艺了,是有大本事的人,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您每天在这里苦等,不是要把自己熬病了吗?也让全家担心,您这是何苦呢?”
那老妇人道:“老三家的,为娘知道你孝顺,可是你知道吗?老五五岁就离开了为娘,被你那狠心的公爹送到了昆仑。为娘也知道,你公爹这也是为你五弟好。但是为娘想孩儿啊!你五弟五岁就离开为娘,为娘日子是一天天算过来的,到现在有足足二十年了,母子分别二十年,如果让宝儿离开你二十年,你愿不愿意呢?”
“娘亲,娘亲,我要找奶奶!”大门里又跑出一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儿,也就四五岁的样子,梳着小抓髻,踩着虎头鞋,跑起来不管不顾,眼见着娘亲和奶奶,小家伙就要一头扑过来。可是脚下不稳,被门槛一绊,就要摔倒,幸亏妇人眼疾手快,一把抱住小男孩儿,送到了老妇人怀中。老妇人抱着宝贝孙子,满脸都是疼爱之色。
年轻妇人说道:“娘亲,媳妇知道您想念五弟,但是您也要保重身体。这样三哥和父亲他们也才能放心。媳妇也还希望多伺候您老几年呢!”
那小男孩儿见母亲和奶奶眼圈有些湿润,竟也是很乖巧地说道:“奶奶,您又想五叔了,宝儿也想五叔,宝儿要和奶奶一起等五叔回来,爹说了,五叔在昆仑山学大本事,回来的时候会教宝儿练武,还会给宝儿带很多好吃的,是不是?”
童言无忌,小男孩儿一句话让老妇人和年轻妇人都破涕为笑。此时躲在暗处的张弓再不知道老妇人是谁,那张弓就真的傻了。张弓从暗中走出,到老妇人面前扑通跪倒,拜道:“母亲,孩儿回来了!”
老妇人和年轻妇人都是一愣,那小男孩儿也是鼓着一对大眼睛呆呆看着张弓。良久,老妇人眼中噙泪道:“壮士,你说你是何人?”
张弓抬起头来,眼眶中也早已布满泪水,“娘,孩儿是小五啊!是让您受了二十年相思之苦的不孝子张弓啊!”
在昆仑学艺无论多么艰苦,张弓都未曾落过半滴泪,此时张弓却抱在母亲膝前痛哭。二十年母亲思念孩儿已然愁白发,二十年孩儿思念母亲又何尝不曾断过肠?此时母亲也已认出了张弓。虽说五岁离家,二十年来容貌变化很大,但是母子连心,那份亲情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变的。
“小五,真的是我的小五回来了!”母亲泪珠滚滚,与张弓抱头痛哭。
得知真的是张弓回来,三嫂赶紧大叫道:“快啊!都出来,他五叔回来了!”
小宝儿则早就躲到了三嫂的身后,怯生生地看着张弓。也难怪张弓现在一身素袍打扮,还背着宝剑,小孩子见了难免会有些害怕。
母亲停止哭泣,给张弓引荐了三嫂,张弓施礼道:“嫂嫂在上,弟张弓有礼!”
三嫂是个很传统的大家闺秀,赶紧还礼道:“见过五叔,早就听母亲和你三哥说过,叔叔到昆仑学得大本领,今日一见果然是神仙中的人物,也难怪母亲念叨了叔叔这么多年,每天都要在这里苦等,盼望叔叔早下昆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