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雨江上孤帆来
沈园染春色。人如玉、酥手黄腾,天涯咫尺。良缘自古有人妒,一怀愁绪萧瑟。难寻觅,旧时踪迹。红浥泪痕透鲛绡,尽凄凉,不向人前滴。伤往事,恨堆积。
胡马窥江山河易。望神州、废池乔木,遗民悲泣。白头不忘少年志,定中原灭戎狄。再不闻,胡笳羌笛。偏安朝廷耽歌舞,谁记取、北地故城邑。赤子心,连天碧。
——调《贺新郎》
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千里淮河,烟波淼淼,往日里商船往来乱如麻,如今一下子清静了不少,偶尔有几艘经过,也全都是向东驶去的舟船。造成现在局面是因为在八月里,金国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攻打下燕山府,易州戍将韩明毅投降。西路完颜宗翰率军自大同进攻太原,此时也已攻至朔州。
金兵越来越逼近,各地报急文书雪片似的飞进京城。文武百官有的主张全力抗击金兵,有的主张去向金兵议和,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商贾士人纷纷南逃。
这时候陆宰自淮南卸任,被调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负责转运泽州、潞州一带的粮饷。因此人皆离京避祸,满江只得此一舟逆行。此时,夫人唐氏身怀六甲,行动颇为不便,眼见就快要生产,只是前线战事紧张,上面催的急,耽误不得,只好勉强上路。
这一日黄昏时分,江面忽然刮起大风,云层也渐渐地厚重起来。用过晚膳之后,陆宰坐于案前,手握秦少游《进策》看得入神。后人都知少游长短句精致幽美、柔婉清丽,却少有人知道其深谙兵法,更有经世之学,对国计民生诸多卓见,同样忧心为国的陆宰对其十分仰慕。《策论》《蚕书》反复看了多遍仍不释手。
“啊”耳边忽然传来夫人呼痛声,陆宰急抬眼望去,原来官船被大风晃动,夫人不曾提防,在床沿碰撞了一下。
“夫人仔细,可有伤到哪里?”陆宰放下书卷,起身扶住唐氏,有些愧疚的说道:“这一路上辛苦夫人了。”
“老爷这是说哪里话?我倒没有什么,只是腹中这孩儿要到了汴京再出来才好。”唐氏在丫环扶持下躺到床上。大十七岁的公子陆淞正和十三岁二公子陆浚在一旁着棋,听得母亲惊呼原本停了下来,这时见母亲没什么大碍,便继续着棋。“这一路上,看到的尽是顺流下行的船只,显然是在躲避纷乱,北边的战事必然吃紧,你就不能上书托词不去赴这个任吗?”
陆宰正色说道:“夫人这话休再提起!如今金兵大举而来,前方战事吃紧,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想我等世受皇恩,怎好托词不去?前方将士正在用命拼杀,若是粮饷不继,则军心涣散,如何再去守关克敌?朝廷以此重任委于我,必不负所望才是!”陆宰对夫人一再劝阻自己前往汴京赴任之事甚是不快,转身坐回几案前继续看书,不再说话。
祖父唐介与一代贤臣包拯同朝为相,一般的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唐氏幼承家训,自然知道忠君报国的道理,只是作为一名女子,一家大小的平安却是更重要些。见陆宰执拗,只好不再多说什么。
那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管将船吹得左右上下的折腾,让人如何睡得安稳?开始还忍耐着并不出声,免得老爷和孩儿们担心。坚持了一个时辰,腹中竟隐隐作痛起来。心知是动了胎气,怕要提前生产了。只好开口对陆宰说道:“老爷,我现下腹中疼痛的厉害,怕是孩儿要出来了,你去安排一下吧。”
陆宰一听这话,顿时着忙起来,连声喊来众丫头婆子小心侍候,自己和两位公子在外间候着。好在早有准备的,夫人又是三次产子,一众人等虽忙却也不乱。
陆宰早已吩咐将船觅一避风岸边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