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316章 声东击西

第316章 声东击西(3 / 4)

明钦转悠了一圈不知不觉飞回秦素徽的卧房,恰巧碰到青衫女从房间里出来,明钦暗叫不妙,这个时候不及回房中探视了。连忙缀在青衫女身后。

青衫女十分机警,又精擅易容改扮,滑溜的像游鱼一般。

宝殿中的院宇都隔离不远,互相连属,青衫女快速穿过一条走廊,闪身进了另一所院子。

这所院子也是人头攒簇,欢笑雷动,十分热闹。院中搭着一个戏台,中间放着一张桌子,两个身着长袍的中年人站在上头,一唱一喝表演着太平戏。

太平戏也是一门十分别致的艺术门类,形式简单、张口便来,内容则包罗万象,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涵养。

中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族,既讲究微言大义,也不乏文字游戏。从太史公著通史便立了一个滑稽列传,里面的人物都是寓庄于谐,对一代君王颇有规谏之功。后来又有隐语、笑话、小说、谜语种种文字游戏,到了唐宋以后,出现了说唱艺术,寓教于乐的学风深入到民众中间,最后才出现了这么一门集大成的太平戏。

太平戏说究说、学、逗、唱,原本是从口技发展来的,但又不像评书有冗长连续的故事,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看似简单却颇能显露传统文化的一鳞半爪。

台上表演的就是霍老板和他的老搭挡明相。这位明先生长得大腹便便、和霭可亲,是个有名的老实厚道的人。颇有古人之风,仿佛春秋时的鲍叔牙。

霍老板是真有能耐,魏党秉政以来,搅得大摩国风声鹤唳、万马齐喑,所有的艺术门类全都是半死不活,奄奄一息。自从霍老板创立仁祥班,国中才稍稍认识到太平戏的佳妙,真可谓是以一己之力挽救了一门艺术形式。艺林萧条,乃见斯人。

霍老板作为本色派的当家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真’,不说违心的话。这也是本色派和随时派最大的分别,当然随时派也无所谓违不违心了,他们本就是听差拿钱,无所用心的。最擅长的是见风转舵,溜须拍马什么的。

霍老板的造诣就是放在前辈人物中间恐怕也有一日之长,不当是时无英雄侥幸成名。

据说他的戏能说六百段,唱功绝好,诸凡中夏剧种都能学三分样子。唱起来高亢明亮、响遏行云。可谓是存亡继绝的一个人物。

院子中沸反盈天,热闹异常,青衫女竟然也盘桓不去,站在人群中笑盈盈的观看。

明钦虽然对霍老板的戏很感兴趣,但他心有旁鹜,注意力都在青衫女身上,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未甚用心。

过了小半个时辰,霍老板结束表演。台上换了一个戏班子,唱得是陈州放赈。

这个故事属于包公案中的一出,颇为知名。包公是中夏著名的一个廉吏,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素有青天之称。

不过台上唱的跟百姓熟知的颇有出入,第一出包公辞朝,包公开着花脸,迈着台步登场,堂上坐了一个身穿太师服的老大人,两人叙礼毕对面而坐,太师说:“包拯,你这次下陈州,见到一个章某某,是我的义子乾儿,在龙门山开设钱庄,他若是有什么过错,看在我的面上,务必网开一面,本太师定有重谢。”

明钦回过味来,心说这班主借着这出戏嘲讽穆家,胆子可不小呀。

果然过不多久,便有一群人舞枪弄棒的闯了进来,指着场上大声叫骂。

院中的看客顿时惊恐起来,四处躲避乱作一团。

这传敃宝殿中开堂会的人家也不是一般人呢?主家都在阁楼上摆设筵宴,专门为一位老太太祝寿,一见院中出了变故,一道白影凌风步虚的掠身出来,扯落戏台上一片旗帜,扑落人群中,就见他两手疾探,当者披靡,手舞棍棒的打

最新小说: 上玉阙 御兽飞升 坐看仙倾 重明仙宗 仙灵妖神记 我以力服仙 仙业 蜀山镇世地仙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盖世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