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慢条斯理地说道,“这说明党中央前段时间的秘密行动和决定是得到群众拥护的,是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你们是不是这么认为?”
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对望了一眼,又沉思了片刻,又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看到两人如此表态,斯大林不由得松了口气:刚才他这句话如果谁从表面意思上去理解,谁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傻瓜——比如可怜的华西列夫斯基就可能掉进去。斯大林这个问题的隐含用意是问这两个心腹手下:如果他代表党和国家与轴心媾和,是否能继续得到多数人的赞同?是否不会影响党的地位和领袖的地位?
所以这两人要沉思后才敢点头,如果他们现在轻易点头,而一旦消息走漏出去遭到党内外群起反对,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很快就会被当成替罪羊推出去。
“你和里宾特洛甫的和谈情况怎么样?德国人会不会突然变卦,提高条件?”
“德国人的条件摆在那里,至少现在还没有调整。”莫洛托夫补充道,“相反,里宾特洛甫一再向我保证,希特勒没有彻底消灭布尔什维克的意图,更没有清算主要领袖的想法,他想得到的是一个排除了苏维埃,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权组织,为了排除对其威胁最大的竞争对手,他发动了这场战争。他表示,今后两个俄罗斯各自独立,弗拉索夫的伪政权将被他吸收到一体化的欧洲,至于我们,完全可以独立存在。”
“他不是不想消灭我们,他是不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除非他打算再打上2-3年,死掉2、3百万日耳曼人。”斯大林冷笑一声,“之所以愿意和我们媾和,是因为他认为我们目前对德国已不构成威胁,他要集中精力对付美国,然后才能成全他的世界霸主迷梦。”
“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伏罗希洛夫立即狗腿般地补上一句。
“发电报给朱可夫同志,请他回莫斯科坐镇,中亚各国就承认他们独立吧,反正都是些鞑靼人。”斯大林毫不在意地挥挥手,“请他立即部署作战方案,我的目标是,动用4个方面军,140万兵力执行南北对进的进攻计划,威胁但不要与敌军硬拼,让希特勒意识到我们的力量,迫使他接受有利于我们的条款修改。”
“需要请梅列茨科夫同志协助他么?”在前段时间私下的意见征求时,与朱可夫观念最接近的是梅列茨科夫,所以伏罗希洛夫有此一问。
“不必,继续请总参谋长协助,整体战役由康斯坦丁同志主持。”斯大林顿了顿,“北线集群由梅列茨科夫统帅,南线集群由……”
说到这里斯大林忽然卡壳了,他想到南面几个方面军司令员打得都不太好,一时间居然挑不出中意的指挥官人选,上次朱可夫推荐的巴格拉米扬也打得一塌糊涂。
莫洛托夫咳嗽了一声,提醒道:“还是瓦图京同志吧,叶廖缅科脾气太坏,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太滑头,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同志资历不够,不过要给他配个高明一点的参谋长,同时政治委员也要得力一点。”
“这建议不错,参谋长就让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什捷缅科同志担任,政治委员让赫鲁晓夫同志担任吧。”
伏罗希洛夫也是连连点头:如果是以前,这种头衔大家都抢着去,现在形势不好,大家都对局势有些畏惧,连这些炙手可热的位置都变得闲置起来,谁也不想变成铁木辛哥第二。
“关于合约内容,您想做什么修改?”
“第一,需双方政权共同发表宣言,说明共同遵循民族自决的意见,同时在俄罗斯内部,本着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理解,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单独探索、分别见过,双方均承认是苏维埃联盟政权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