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现在参谋本部是石原莞尔一手遮天,科里全是石原派或亲石原派的人马)。
小畑敏四郎与荒木贞夫共同成为皇道派核心,他当然也要培植自己的班底,在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情况下,武田攻一路晋升,35岁不到就当上中佐,还迎娶国会议员的女儿为妻。
表面上看,35岁的中佐似乎在部队里一抓一把,但就武田攻这种没上过任何陆军幼年学校,完全是普通中学毕业报考士官学校,而且毕业排名也不算最靠前的商人子弟来说,几乎是天大的造化。同样是中佐,任职地点和部门还决定今后前途如何,武田攻不是在一般的陆军部队里,而是在陆军最核心的近卫师团和战车师团任职,出去逛街时鼻孔都是朝天的。
按当初规划的路径,只要武田攻和他的靠山不出事,50岁前当上陆军中将完全有把握,至于能不能当上陆军大将,要看机遇和运气。
事态一直在顺理成章地发展,但偏偏就出了事,二二六兵变前巴登巴登集团已分裂,形成了皇道派和统治派的对峙,三羽乌成员间虽然彼此个人关系还不错,但政治立场上完全对立,然后是一连串重大事件:统制派在军队中占据要害,其核心永田铁山在军务局长任上被人砍死,皇道派发动二二六兵变,石原莞尔坚主增压,兵变失败后的小畑敏四郎和荒木贞夫受清洗后被迫靠边站。
武田攻当然也受到牵连,兵变他完全没参与,当时他正在陆大进修,准备毕业之后再去参谋本部过渡两年,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去战车师团担任联队长。但处理结果是不看立场与行动只看派系的,老师一倒,他立即从飞黄腾达的年轻中佐一下子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角色,本来陆大毕业后都要重用或晋升的,他什么都没捞到,反而被发配去了辎重部队当中佐——美其名曰发挥机械化运输特长。
明眼人都清楚,日军辎重部队地位极其低下,别说与战车师团无法相提并论,就连普通步兵师团都看不起辎重部队,在蹉跎6-7年之后上头才聊胜于无地给了他一个大佐军衔。他从少尉当到中佐一共耗时13年,从中佐晋升为大佐又用了8年,把前面积攒下来的火箭速度全还了回去。
但他一点也不介意,更不抱怨自己的老师,即便在清算皇道派人人自危的环境中,他依然与小畑敏四郎保持密切的关系和来往,还利用自己在辎重部队任职,相对空闲的有利时机,继续努力学习掌握苏联的装甲战术和大纵深作战理论,且与其师一样精通俄语。
事实就这么奇怪:东条英机虽然与小畑敏四郎同为巴登巴登同伴,但对后者并不亲近,一直不冷不热;而主张武力肃清二二六兵变军官的石原莞尔和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却偏偏认为小畑敏四郎有真才实学、完全可以重用,便热情邀请他出山。此时小畑敏四郎因身体不好只能在国内留守,相继拒绝了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的出山邀请,但极力把武田攻这个得意且忠心的弟子推出去。于是冷板凳几乎快要坐穿的武田攻忽然时来运转,摇身一变成为新组建的战车第四师团中4个联队长之一。
4个联队各自选了一国坦克作为装备,武田攻的22联队因为他的缘故顺理成章选择了苏系装备,被内部戏称为苏系联队,名仓刊自己起家的第7战车联队选了德系,第18和19联队分别选了英法系和美系。
按山下奉文和名仓刊的最初想法,10天培训后选择一个大队胜出肯定是德系联队,他们不但得到大量德军使用经验的教育,而且德国装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应该最好。结果第10天的比武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居然是武田攻的苏系联队取得最终胜利。无论是常规使用演练还是大队vs大队级别的对抗,主要由T-60和T-34组成的苏系联队稳稳压倒了用3号和4号组成的德系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