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辆,比我们一个坦克集团军还略多一些。”
“400辆?”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但很快又释然,德国装甲师一直都不好惹,带字头的装甲师更是难啃的硬骨头,很多人都与大德意志师、维京师交过手,知道其中虚实。铁木辛哥脸涨得通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如果让隆美尔所部完全登陆成功,假设有2个装甲师、2-3个步兵师,2个空降旅总共10万人在里海登陆,然后由东向西进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侧后,只怕防线会全线动摇。敌人也不一定要进攻阿斯特拉罕,他们进攻斯大林格勒能收到同样效果。”华西列夫斯基轻轻将蓝色小旗沿西北方向推进了500公里,然后地图上醒目地出现了4面旗帜包围斯大林格勒的模样——这就是四面合围的真正含义!
众人没说沿里海沿线布防这样的傻话,里海海岸线超过1500公里,而且因陆相内生,其实更像一个大湖,沿岸地势平坦,到处都是可以登陆的地方,分兵把守就是处处不设防,只有事先部署类似于马利诺夫斯基这样的独立集团军作为战区预备队,在收到敌军登陆情报后立即进行反登陆还有一丝希望。如果里海区小舰队能切实发挥作用,则情况会更理想。
可没等众人发问,库茨涅佐夫已明确表示里海区小舰队深受从伊朗和高加索地区起飞的德机轰炸之苦,现在根本没什么像样的军舰。于是所有希望只能寄托在马利诺夫斯基身上。可独立集团军毕竟只有一个,要想多编组也没有更多兵力和装备,更何况,无数次战斗已证明了光有兵力和装备却没有质量也是不行的。
红军目前比数量规模急剧下降更可怕的是技术装备的性能与质量也在快速下降,以坦克为例,目前红军坦克部队基本装备是T-34/76,少部分换装最新产的T-43,新坦克(T-34/85与IS-1)虽已明确了设计方向,但冬季来临前无法进行量产,倒是改进了前部装甲厚度、改善悬挂机构的T-43获得了比历史更好的发展契机——某种意义上说,T-43更接近于4号G型的改进思路。
1943年出厂的T-34完全不能与以前的产品相提并论,别说质量比不上1941年的T-34,就连比去年紧急状态下生产的T-34还差。很多不显著的零部件被取消以简化生产,同时由于高质量装甲钢缺乏,车体首上、侧面等大块原本需用厚尺寸轧制装甲钢的地方全部用同厚度铸铁替代,生产简便性、材料来源当然是简化了,可质量也下降到惨不忍睹的地步。
冶金水平世界一流的德国自己用铸造工艺也只能达到轧制装甲钢90%的防御水平,这也是为什么霍夫曼拒绝工厂为提升产量而给虎式配铸造炮塔的原因——尖端武器就应该保持最好的质量以便给前线足够信心,就苏联自己那种带气泡的铸造工艺,质量就更差,以前37mm反坦克炮是打不穿T-34正面装甲的,现在400米距离上配钨芯穿甲弹已完全没有压力。防御能力下降是生产质量恶化最显著的证明,除装甲外,操纵性、发动机平均无故障水平也越来越差。
德国方面同样注意到T-34质量显著下降:当初质量最好的T-34被前线部队缴获后直接可与军备部按1:1比例兑换4号坦克,然后拿去南线与英美对战;后来质量下降的那批货色就拆除炮塔,利用底盘生产各类变形车——突击者坦克歼击车就用T-34底盘,这时候兑换比例还能保持2:1;而春醒战役中缴获或摧毁的那些T-34,军工专家们看后只得出出一个结论——“垃圾!”。
现在只能用4辆甚至更多T-34才能兑换1辆4号坦克,最新去处是给各东方国家用于装甲兵培训,那样防御低就完全不是件事,而故障水平高正好能锻炼维修水平!
要想用这种兑了水的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