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逍遥江山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 / 3)

于对邻人之子的爱。在孟子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

使之及于更远的社会成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推其所为”(同上)。这种推广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

爱家人,推而至于也爱家人以外的人,这也就是行“忠恕之道”,回过来说也就是 行“仁”,这都是孔子倡导的。这其间并无任何强迫,因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侧隐之 心,不忍看得别人受苦。这是“仁之端也”,发展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爱人。但是同样

自然的是,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一般的人,爱是有差等的。

儒家的观点是这样。墨家则不然,它坚持说,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这会 不会弄成薄父母而厚别人,且不必管它,反正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消除儒家的有差 等的爱。孟子抨击“墨氏兼爱,是无父也”的时候,心中所想的正是这一点。

在爱的学说上,儒墨的上述分歧,孟子及其以后的许多人都很清楚地指出过。但是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带根本性的分歧。这就是,儒家认为,仁是从人性内部自然地发展出来的;而墨家认为,兼爱是从外部人为地附加于人的。

也可以说,墨子也回答了孔子没有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应当行仁义?

不过他的回答是根据功利主义。他强调超自然的和政治的制裁以强迫和诱导人们实行兼 爱,也与儒家为仁义而仁义的原则不合。若把第五章所引《墨子·兼爱》篇的话与本章

所引《孟子》论“四端”的话加以比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两家的根本分歧,双方就这些问题,争斗几十年,仍旧不休不止,杨峥有些担心,自己这个西方的哲学,会不会演变成一场意气之争,最后学问没学到,反而因为争斗而伤了和气,丢了原本大好的局面。

但很快他又释然了,亚里士多德去百科全书一般的人物,学问系统,经过后来几百年的发展可以看,除了几个学问被后来的伽利略、牛顿推翻了外,其余的一起都基本上是正确的,尤其是哲学上,他的学说算得上是完善的,只要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怕别人检验,再者哲学这东西就是需要去辩,越变越明朗,那么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各自权衡了一番后,他是决定冒险试一试做出些改变。

院中的庶吉士可不知道他心里已经百转千回过,还以为是掌院大人在生气呢,不免人人心头忐忑。

杨峥看了看,道:“时候不早了,上课吧?”

杨峥讲学的时间并不多,但出奇的被这些庶吉士喜欢,此时听了这话儿,众人先是松了一口气,继而是一阵惊喜,杨峥的诗词讲学,众人还是极为喜欢的,尤其是词的三种境界,更是让人回味无穷之余,也略微做了几首诗词试了一试,除了意境相差太远外,根本就达不到发乎心的境界,因此在备受打击后,对《杨氏词话》越发看重起来,寄希望日后功力深厚之时,也能写上一篇上得境界的词儿来。

此时听杨峥要上课,本能的以为是诗词了,人人欢喜之余,各自神态恭敬了许多。

杨峥早已将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淡然一笑,道:“我刚才说过了,诗词歌赋不过是小道,学得再好,于国于民无大的用处,后主李煜词儿倒是不错,可如何,不会治国,最终国破家亡,自己也被人毒死,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试想若是当年后主,不寄情诗词歌赋,专心治国依着父辈留下的半壁江山,未必就不可作为,可见诗词写得再好,除了满足个人的声名外,与百姓,与朝政有何用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

最新小说: 千秋之改 异域之星球领主 王猛传奇 圣心双雄 寒门枭主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明渣的逆袭 老朱家的瓜,好吃难消化! 袁术:我真不是大汉忠臣 大明:家妻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