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1 / 8)

第367章 香港购物

谈到大圈帮的历史,就不得不说当年的叶继欢,铜锣湾的数家金铺被这个叶继欢带人在半个钟头内扫掠一空,而后用AK47开路在当时的“皇家警察”飞虎队的海空包抄下走得无影无踪;而后数月,叶继欢在香港如入无人之境,再连吃几次“大茶饭”(大案)。一时间,香港市面风声鹤泪,金铺业人人自危。香港一家电视台碰巧拍下了叶继欢打劫的过程,只见数个蒙面人高头大马,持枪姿势熟练,动作干净利落,哪象本地黑帮的作为。叶继欢开了香港有史以来持自动武器打劫的先河,那时候香港的黑帮最多也就是摸过几支点三八和大陆的黑星手枪(五四式),哪见过这般阵仗!有好事的记者便拿着录影带跑去大陆找到一班武警,先放了那段录像,然后征询他们的看法。武警谈了几点,主要是,一,这班人是行伍出身,训练有素;二,应该是打过仗。

此时,“大圈帮”开始浮出水面,开始为香港市民所认识。其实,“大圈”在港澳黑道早已声名远播。“大圈”是何方神圣呢?其实最早的“大圈”是那批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和知青,也包括一部分退伍兵,主要来自广东,湖南,上海,以及其它一些省份。文革后期,这批人大举偷渡到香港,凭着在大陆练就的胆色,企图在香港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可是,由于语言,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加上香港小市民的歧视,这些“大圈”难以立足,许多人开始了黑道生涯。“大圈”本身并不象港澳台的本地黑帮那样等级分明,组织严密;他们初出道时大多无家无小,无牵无挂,因此在与当地黑帮如十四K,水房等帮会火并时心狠手辣,也很会动脑子,即使被捕也一般不会反水,自诩“长在红旗下,根正苗红”,如果在当地藏不下去了,便往大陆一走了之,让警方一筹莫展。可以说,叶继欢便是一个代表人物。由于干的案子太多,在港澳待不下去了,有些人便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跑路”来北美洲,主要在加拿大西岸,从此加拿大黑道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

回顾香港黑社会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香港黑社会的兴起源于普遍的“方便自己发财”,继而又想到“别人侵犯自己利益时可用团体应对,有恃无恐”,再发展下去则是自己与团体一起侵犯某个人时对方将力所不敌,有利可图,由自我寻求保护发展到为非作歹,肆无忌惮。

黑社会用严格的会规戒律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思想观念整合成员的信念。作为一种组织,尤其是以“利”为本,唯利是图,使那些不想自食其力之人热衷于靠打砸抢杀等非法手段取得自己利益,不须费力就可得手的便利使人的私心无限膨胀,加上市民不敢反抗,政府弹压不力,故黑社会组织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兴盛不已,几十年来人数不断增加,作案手段也日益翻陈出新,“水平”也越益提高了。

陈锋对香港这些黑社会实在很不感冒,尤其对于九七之后,他们对内地的渗透行为,据陈锋的前世记忆所知,当年秀州就有香港黑帮渗透的影子,联合当地的闲散人员,打通各处关节,暗地里组建赌场、赌球、六合彩、高利贷等活动。

与香港只一水之隔,香港黑帮自然对经济发达的内地有觊觎之心,极力渗透入这些地区,早在1980年代初期已发现有黑帮14K、水房、和胜和、新义安等成员进入广东活动,在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惠州、东莞、江门、中山、佛山以及沿海的汕头、汕尾、湛江等地犯罪。90年代初,香港黑帮渗入内地性质转变,由个人行为变为组织行为,深圳在90年代已有29个境外黑帮。这些黑帮分子,将香港的黑帮模式完全带入,渲染江湖义气,以入会仪式、手势暗语行事,实质是从犯罪活动,操控娱乐场所,招兵买马进行黄赌毒等非法活动,更为争夺利益而互相残杀。

最新小说: 姜秘书甩离婚书,霍总红眼失控 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 武侠:开局成为百胜刀王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惊!我养的小白脸是前任他小叔 她发疯,他兜底,团宠谁都惹不起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一篇癫哥癫妹当主角的癫文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财富自由,从每日情报系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