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而是因为他们制作的游戏,全部不合格,所以没有一款上市罢了。他们因为自尊,为了找回面子,或者种种原因,才找出他们不喜欢千叶游戏体系的说辞。要是他们真的能够加入这个体系,说不得早就撒起欢来,使劲摇尾巴了。毕竟,没有谁和钱过不去。那段时间的事情,林彦还记得,实际上那时候美国人制作的游戏质量确实不敢恭维。甚至,让林彦来说,他会说这些美国佬,压根还不会制作游戏。就像红白机刚发售那段时间,林彦调-教日本本土的那些游戏公司一样。里头可有许多公司失败了一回又一回。从不会到会,一点点学习,最后终于达到了林彦对于游戏素质的要求。等游戏上市后,赚了当初投入金钱和经历的几十倍几百倍的收益。他们也觉得苦,但是他们没说,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劲儿,最后取得了他们应该取得的成绩。但是,美国这些人,却没有这个尽头。或者说,就算有想坚持的,也坚持不下去。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缺钱。最开始那些人往往能够因为理想、梦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坚持下来。第一次失败了,给自己鼓劲加油,还有第二次,第二次失败了,想着就差那么一点点下次做的更好就行了,但是第三次失败的时候,他们的梦想就彻底碎裂了,一行人分道扬镳了。要是资金够得,也禁不住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因为,公司的决策人,或者是股东们,向来都是看准眼前利益的。他们可不谈什么长久利益,他们要的就是分红,分红,只要是不赚钱的事情,都不能做超过三次。超过三次,负责执行的人,就该滚蛋了。就算是公司真的垮了,不能给他们赚钱了,他们该怎么办呢。他们自然也有他们的办法,那就是把这家企业拆分,包装,然后忽悠个大脑袋的人来接盘。这样的做的话,有成功有失败。毕竟那面买家也要调查这家公司的底细,要是露馅了自然就卖不出去了。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老油子们,还真的能够找到接盘侠。别人花了很多很多钱,觉得自己买到了一个优质企业,拿到手后,却发现自己被坑哭了。这时候,也不能找那些人算账,因为这是自己不长眼买的么,自己买的公司,哭着也要经营下去。要说这几年来,这种冤大头买家最多是在哪个国家,那就是日本。日本这些年发达了,日本的人民也膨胀了。老板们挥金如土,往往就是个买买买的节奏。而因为他们对于美国这边并不了解,有急于展示自己的财力。所以往往都会选择购买一些“优质”企业。一是当做门面,二是用它们来开拓美国市场。因为了解的不深,所以他们就总是被坑。这一被坑就被坑了几年,被坑出去的钱,大概也有将近万亿的美元了。不过,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除了少数确实有些纠纷外,大体上还是蛮好的。千叶游戏倒是没有收购过美国的企业,千叶游戏的北美分部,也是完全重新组建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尾大不掉等等问题。现在千叶游戏北美分部,也算作是一个非常优质的企业了。工作的员工不多,但是创造的笑意却很高。千叶游戏北美分部,有个兼职的工作,虽然每天很累,但是却有很多游戏迷想要过来工作。那就是千叶游戏北美地区的客服,只要玩家们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打客服咨询。每名客服身边,都会有一台电视,和几台游戏机,让他们能够根据玩家的描述,重现玩家那边面临的问题,然后在提供解决办法。林彦听说一个比较具有传奇性的就是,一名八岁的小男孩,在客服的全程帮助下,通关了难度很高很高的《大魔界村》。据说,在客服这边,当时有七名客服,在当他的参谋,告诉他游戏哪里该怎么过。虽然,当客服的待遇并不算太高,在美国也仅仅能算作是兼职的平均水平,却依然有很多人,想要来这兼职。当然,正因为这些热心肠的客服,千叶游戏在北美玩家的心中,还是有很高的地位的。甚至,日本这边的客户服务热线,都比不上美国那边。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现在客服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