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杀机显
董卓今日本来想在朝廷里多待些时日,只是稍稍处理了几件事情,便觉得实在闷的慌。他武人出身,对这些俗事民政并不擅长,只听得几件事情便觉得头昏脑涨,没有兴趣了。
心里不由得想起香云美人再怀的滋味,还是那种感觉美妙,便随便说了几句话,打算返回郿坞。
王允上朝的时候,看到吕布急匆匆的离开,眸子一闪,便知晓吕布所故为何,因而对董卓道:“相国这两日可还安好?”
董卓看见是王允,竟然当着朝廷中那么多人的面,拍了拍王允的肩膀,笑道:“子师(王允的字),这朝廷上的事情,你就帮我分担分担,孤于民政不熟,有你在旁相助,吾必能高枕无忧啊。”众大臣都是一阵侧目,董卓素来信任王允,没想到真的已经到了如此地步。这话的意思就是要将平时处置大事的特权一股脑交于王允了,真是没想到,两三年前王允还只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吏。短短一两年的时间竟然也能一跃而起,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实在是奇人啊。
这些大臣中,羡慕者有之,嫉恨者有之,心中吃味者亦有之。
王允可没有在乎他人的觉悟,忙道:“相国之恩,微臣实在难报,只是微臣人微言轻,恐怕难以胜任。”
吕布斜眼看了一下朝上重臣,淡淡的道:“这说的什么话,你是代表我处理政事,谁敢心存疑虑,我倒是想看看是他的脑袋硬还是我的刀利。”凌厉的眼神扫过众人,许多大臣被他的狂气所慑,不由得都后退了两步。
王允笑道:“相国大人言重了,相国大人乃朝廷柱石,谁敢轻而视之。”
“哈哈,子师之言,深得孤心。”
董卓又说了一会儿话,众臣只是唯唯诺诺,哪里有不同的意见,直到董卓离去,众人才散。
待众大臣走后,在未央宫前面的一个偏殿里,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以及尚书杨瓒在一起商议,他们三人是谋诛董卓的首要人物,留在这里再行商议。
杨瓒跺着步子,气愤不已,道:“董贼是越来越嚣张了,陛下生病,他便天下政令皆出自他手,视我朝廷众臣如无物,如此下去,国将不国,我等国家栋梁,岂能坐视?”
黄琬在三人中,年岁最长,又加上多年为朝廷众臣,所以并没有杨瓒那般的急切,而是显得沉稳老练许多。
“话虽如此,可你们看看,如今董卓在长安城兵权尽握,董氏子弟遍及朝野,再加上三辅之地都为凉州兵所守,要诛董卓绝非易事啊。杨尚书切莫急躁,心急则事难遂啊。”
杨瓒并不如黄琬那般老练,道:“可是,如此下去,整个朝堂乌烟瘴气,百姓民不聊生,何时是个头啊。”
黄琬忽然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允,王允静静的听着两人说话,而不发一言。
“王司徒,我记得你曾说过在等一个机会,不知现在如何了?”他们三人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从他们密谋诛董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成则生,败则死。所以当王允在朝堂之上为董卓所器重的时候,满朝文武皆有杀王允而后快之心,唯独黄琬和杨瓒心里清楚,反动集团中又增加一个实力强劲的盟友。
王允看了看两人,道:“就在这三两日,二位大人放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黄琬和杨瓒并不清楚其中得细节,但观王允以往行事,并不是一个不能不信之人,也就都放下了心。
王允道:“董贼对我说欲为太师,五日后,要诏群臣集于未央殿,行拜太师之大礼,那时便是我等一击而中的良机。”
“什么?”杨瓒首先差点惊呼出声,董卓自为相国,实际上便如皇帝一般,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