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不敢怠慢,急忙进宫禀报。
须臾,太监出来召见。两人进了行宫,叩见康熙皇帝,呈上孙蕙密折。康熙屏退随行大臣,只留贴身太监宣读:
宝应小吏孙蕙上书大清国皇帝陛下:
臣自就任宝应知县以来,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力图地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宝应地处黄、淮、运三河交汇处,自古多灾多难!臣与百姓同舟共济,刚刚渡过春旱,夏涝接踵而至,黄河三度决口,苏北大地一片汪洋!旱稻尽淤泥中,公私仓廪储粮全部泡水腐烂,民无所食,饿殍遍野!而两江总督索玛里,与河道总督吴义密谋,不仅扣住赈灾粮不往下发,反而命令地方官吏强征民夫、民船疏河,民夫饿着肚子在烈日下挖泥清淤,不堪忍受饥饿折磨与监工打骂,纷纷逃亡,被捉回吊死河提者不计其数!即使这样,逃亡事件仍屡禁不止,致使疏河大计成了一句空话!更为甚者:索玛里将户部拨下的五十万两河银借用,招兵买马,打造兵噐,伪造宫室……企图以武力拥立太子登极!败则退守南京,另立朝廷!臣曾将其罪行上奏朝廷,奏折被上书房大臣索额图扣压,转示索马里。索玛里因此对臣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进宫与皇后密谋,皇后听信谗言,私授他尚方宝剑及刑部批文,将臣处死,杀一儆百!
岂知,天理昭彰,也是臣对陛下尽忠未了!行刑前一天,臣友蒲松龄自山东来宝应作幕,路过清江,得知这一消息,痛心疾首!正无计可施,巧遇索玛里与吴义在观河楼密谋,酒后醉卧‘逍遥宫’中。于是,急中生智,盗其衣冠及尚方宝剑,假扮钦差,当场审讯吴义,得其供词。得知索玛里欺君害臣,图谋不轨,其罪恶必然败露,臣之冤屈必将昭雪,于是趁索玛里动手之前赶到宝应,放臣出狱,并将伪县令索尔珲关入大牢。
臣以为:索玛里侵吞河银,图谋不轨;蒲松龄假扮钦差,都是重罪,所以具实禀报,恭候皇上圣裁。罪臣宝应县知事孙蕙昧死以闻
康熙某年某月某日
康熙听完密奏,勃然大怒道:“疏河工程迟迟不得进展,原来是二贼私吞河银所致!特别是索玛里,身为封疆大吏,贪赃枉法,图谋不轨,罪大恶极,必须严惩!传旨车驾改道直趋南京,讨还河银,严惩索玛里,以正国法!”
随行大臣王重义奏道:“万岁息怒,臣以为索玛里身为皇亲国戚,朝廷重臣,不能单凭孙蕙一纸奏折,就判断他有罪,以臣之见,先宣河督吴义来重申,明辨真伪后,再做定论。“
康熙道:“现有吴义亲笔供词,岂能有假!”
王重义道:“蒲松龄既敢冒充钦差,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他手上有尚方宝剑,胁迫吴义做假证是很自然的事。”
随行大臣龚延寿也说:“臣闻蒲松龄自幼聪明睿智,胆识过人,为了救孙蕙,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无可能。为防有诈,臣赞成赵大人所奏,传吴义重审,问清‘认罪书’之真伪。再作下一步安排。”
于是,康熙命内侍去清江河督衙门宣召吴义。
吴义被带到行宫,所述与认罪书一字不差。于是康熙帝下诏,立刻拘捕吴义,待捉拿索玛里后一块定罪。
随行大臣荣禧堂奏道:“皇上,索玛里虽然久有异心,我看他未必像吴三桂一样起兵造反,自己当皇帝。他这样的做的目的是为了太子,只要皇上下诏办一件事,臣担保他就不会铤而走险。”
“什么事?”
“至起草一份让太子复位的诏书,送交索相,让索相当着众臣宣布‘太子复位’,皇上!您先别生气,臣的意思是兵不厌诈,做个样子,只要太子一复位,他就不会铤而走险,轻举妄动了。先按住他,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