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小姐的身世还是要从百年前说起。
百年前,苏瑶琴确实是当地富户之女,家资千万,生意遍布小半个大明朝国土,而苏小姐自然也就是个千金的大小姐,每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只是在家刺绣为乐。
而苏小姐还有一个哥哥,名唤苏常喜。
这个苏常喜生的眉清目秀,甚是清俊,而苏家上下世代经商,还未出现官场中人,所以苏老爷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位苏少爷身上,从小就让他用心读书,日后金榜题名,做个一朝的权贵。
苏少爷也不负家人所望,自幼聪颖不说,也很是用心读书,用一句“腹中装书有万卷”来形容这位大公子也不为过。只是这位少爷有一点不好,就是生性耿直,脾气太大,凡事不懂得忍让,其他倒还是不错。
苏小姐在家无事,闲暇的时候也会和自己的哥哥在一起探讨学问,所以苏小姐也算是个文人墨客,只是那时的女人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纵然是满腹的经纶也无用武之地。
却说这一年,皇榜开选,天下举子赴京赶考,而苏大少爷也不例外,自然是赶奔考场。
三场科考下来,苏少爷刷刷点点,写下三篇锦绣文章,都是治国安邦的良策。就连交卷的时候,主考大人看了也是啧啧称奇。
走出考场,就有人来请苏少爷,只是来人未通报姓名,也未通报身份,苏少爷自然是半信半疑跟在身后。
二人一前一后,在北京城内兜兜转转,走了足足有小半天,这才来到一处府邸,而这里,也正是主考大人的府邸。
这主考大人是个贪财之人,早已有不少人送了银两,就是为了那三甲的名头,只是这主考官见了苏少爷的卷子却是起了惜才之心,甚至为了这苏少爷都不惜放弃送来银两的举子。
苏少爷被领进府中,主考大人自然是免不了一阵寒暄,夸赞苏少爷是个有才之人,只是这话说几句,主考大人就开始暗示苏少爷虽然有才,但是如果没有银两铺路也是枉然。
这位主考大人想的是,倘若苏少爷肯拿钱给他,他倒也愿意推荐这位大少爷,可如果要是不愿意,那他也不为难这位公子,只是没想到苏少爷秉性耿直,自然是不能容忍此事,当即破口大骂,大骂这大人玩弄职权,借权牟利。
苏少爷想的很简单,自己是个读书人,有的是学问,只要有学问就肯定会高中,又何惧他们这些权贵之人?
主考大人黑下了脸,唤来家奴院公将苏少爷重打一顿,赶出了府中。而这主考大人也甚是无耻,竟然狸猫换太子,将苏少爷的试卷调换了一章语句错乱,并且指骂朝廷昏庸的试卷。
苏少爷未曾多想,被打了一顿只好忍气吞声回去睡觉,心想着待等自己高中之日再来报仇,却不想皇榜还未贴出,苏少爷就被一众衙役绳捆索绑押倒了宛平县衙内。
众所周知,宛平县乃天下第一县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审案子的,只有遇见重案才会开门受理。
却说这苏少爷被拿到了县衙之内,县丞大人不由分说,当即就拿出了苏少爷的试卷,问了一个藐视皇朝的罪名。
苏少爷自然不肯承认,高喊冤枉为自己辩解,却不想那县丞大人收了钱财,只想一心坐实罪名,要了这苏少爷的性命!所以也不管苏少爷说什么就直接动了大刑。
苏少爷是个读书人,被打了几下就当即昏厥了过去,衙役们就立刻走了过来,拿着苏少爷的手指签字画押。
苏少爷被打入大牢,一想到自己功名未曾求取,却深陷牢狱之中,而且还是这莫须有的死罪,心中也是气闷之极,没过多长时间就暴毙在牢房之中。
苏少爷的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