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上篇提到四维编制《唐朝咏橘诗册》诗篇选读,现在追加诗句选读。
顾况《游子吟》:“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徐彦伯《拟古三首》之二:“橘花覆北沼,桂树交西荣。”
崔兴宗《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未胜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
李颀《送刘四赴X县》:“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
储光羲《同房宪部应旋》:“橘柚故园枝,随人植庭户。”
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
孟浩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三:“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
李白《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枫树隐茅屋,橘林系渔舟。”
岑参《送周子落第游荆南》:“山店橘花发,江城枫叶新。”
岑参《寻阳七郎中宅即事》:“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
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峡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
戴叔伦《湘南即事》:“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卢纶《送陈明府赴萍县》:“梅花成雪岭,橘树当家僮。”
谢良辅《孟冬》全诗:“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
樊珣《仲夏》:“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杜甫《驱竖子摘苍耳》:“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杜甫诗题中的苍耳,即卷耳,其顶部之嫩茎叶可供食用,全草入药:发汗通窍,散风袪湿,消炎镇痛。卷耳,《诗经》有“采采卷耳”篇。杜诗提到“橘奴”用典,其义为种千棵橘树用以防老。确实是有经典故事。
话说三国时期,东吴有个丹阳太守叫李衡的,此人做地方父母官政绩如何,我们不必评议,四维认为他是一个家庭建设者的楷模。李衡是如何建设家业的?
李衡每次治理家业,意欲发家致富,他妻子都反对。李衡谋算:天下大乱,未得统一,靠吃皇粮,难保一家大小衣食来源,何况,自己难说何时就被罢免官职。后来,李衡背着老婆,秘密派遣家丁门客雇佣十人,到武陵龙阳汜洲去建宅种植,种植规模有柑橘上千棵树木。中国有4000年柑橘种植栽培历史,以5年树龄可为收果期计,第6年可达盛果期,遇到风调雨顺,可就财源滚滚了。第8年上,李衡临死前对儿子口述:“你母亲恨我建设家庭,治理家业,到头来,你们都看到眼前这个家竟然是个穷光蛋。”但是,李衡又说:“在我管辖的地方,留有千头木奴。这些家产可以满足你们生活所需。不是去耗尽它们的木质,而是收获果实,去交换衣食和换取绢税。如此,家境富足有余呀!”
李衡死后不到一月,儿子搞不明白“木奴”是何物,于是就将此事告诉母亲。
母亲说:“木奴当是种甘橘也,你家失散十户门客以来,至今计算已有七、八年,必定是你父亲当初派遣他们另外置办家宅。你父在世时经常称赞太史公名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候家。而我回答曰是:做人忧患的是无德义,不害怕不富,如果贵而能贫,那才好哩,用千树橘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