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依旧不降反升,节节攀高。
平常日头,平常时光,这是平常的一天。
一位白头青衣的中年人牵马走进圣城,微笑的望着周围一切,他未曾束发,也未曾佩玉,与规矩不符,却不能消除此人身上儒雅气质。
走了一段路程,身后突兀飞来一个蹴鞠,冲着中年人后背而来。
“小心,小心!”一群稚嫩孩童的提醒声响起。
中年人悠然转身,挺胸轻跳,蹴鞠停在胸前,落在脚背,轻轻一挑,侧身发力,在孩童一声声的惊叹声中,蹴鞠抛出一个又高又远的弧度,飞出去极其远。
孩童们咿咿呀呀从中年人身边跑过,嘴里呼出一口热气,追蹴鞠去了。
如今深秋时节,已经渐寒,白霜覆顶,清露沾衣。
中年人摸了摸孩童的脑袋,有些遗憾的自言自语:“这一手绝活,我那学生还未见过,少了一次显摆的机会啊。”
瞧见身旁小酒摊,中年人稍有犹豫,最后砸吧砸吧嘴巴坐下。
还未开口,早有店老板走上前来:“客官,咱小店有蒲桃酒、千里酒、桑落酒、缥醪酒、河东酒、菊花酒,有福建龙岩沉缸酒、山西竹叶青、江苏西凤酒、全兴大曲酒、周庄沱曲酒、绍兴状元红......以及自家酿造的辣娘子......不知道客官喜欢喝啥?”
“有够全。”中年人笑了笑,“自家酿的辣娘子来一碗。”
“得了。”店老板笑呵呵走到酒缸前,掀开木塞,一股浓烈冲鼻的酒气溢满小摊,“客官好眼光,小店的辣娘子是出了名的辛辣,老酒鬼也不过三碗的量,入口燥烈,落肺冽爆,但是只有入了口,进了肚,才知道其中的好。”
有些人也是如此,接触了,了解了,才知道好。
一碗酒放在中年人身前,酒气铺面,还未入口已刺鼻。
中年人端起碗中酒,先用鼻子嗅了嗅,然后放在嘴边,轻轻一呡,辣娘子在口舌之间萦绕三周,喉咙一声咕咚,落入腹中:“果真好酒!”
“一看客官就是老手,不是那些莽撞汉子,只图一时痛快,大口猛闷,却伤了脾肺,根本没有尝出这酒的精髓。”店老板说道,并非故意讨好,而是真心赞叹。
店老板也是爱说嘴碎的人,眼神落在中年人身旁的座位上,并不是所有的客官都喜欢有人闲聊。
中年人笑了笑,示意店老板随意。
店老板盛了半碗清酒,一小碟花生米:“客官是来问亲,还是求学?”
来圣城的人,不是求学,便是问亲,并无稀奇,虽然中年人已满头白发,但是不少七十佝偻老翁一生宏愿,不过是能在圣城向衍圣公求求学问,前年就有一位秀才老翁,不远千里来到圣城,虔诚跪拜。衍圣公孔末出书院接见,老翁还作过一手《拄拐千里见圣公》,词诚意切,催人泪下。
“算是问亲吧!”中年人回答道,又是一口酒。
“客官有亲戚在圣城,那可尊贵了。”中年人气态不俗,而且有亲戚在圣城置办家业,必定尊贵:“斗胆问一下客官尊姓大名?”
“姓孔名唯亭。”孔唯亭开口答道。
“客官圣姓,可真是不得了。寻亲之人可是圣人书院旁支亲戚?!”店老板失口问道。
在南梁,陈姓为皇姓,在北魏,李姓为皇姓,在西楚,刘姓为皇姓,代表各个朝廷的尊贵,在天下九州,孔姓为圣人姓,在圣人书院的知之堂,陈列着天下孔姓宗谱,包括旁系末支,姓孔可是比陈李刘这等皇姓都吃香,即便是在蛮荒之地的匈奴,也知道孔姓的尊贵。
孔唯亭笑了笑,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