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世,但也已经是败落了,不过郭嘉在颍川书院却是出名的聪明,其才名让整个颍川的世家都看在眼里,荀家也好,陈家也好,都有招揽他的意思。
所以郭嘉一说张宝是为了名气就明白了,张角兄弟起于微末,需要的就是名气,一个能战胜当世名将的名气,皇甫嵩在灵帝时期也算是有名的将领了,大汉的中郎将,能击败这人,名声一旦传出去,必然会有很多平民中的有志之士前来投靠,这就是他张宝的目的。
“那……可有破敌之策?”皇甫嵩到底是有些焦急的问道。
郭嘉没说话,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缓慢的说道:“张宝到来应还有两天之数……皇甫将军且请安心,嘉明日必奉上破敌之策可好?”
皇甫嵩也看不出郭嘉这是不是推脱之意,不过人家既然这么说了,自己也不好表示什么,毕竟这是荀家的地盘,看荀家人对这年轻人如此礼遇就知道最好是不要得罪此人,心中虽急,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先声言谢便即告辞了。
说到底他皇甫嵩还有几千人的老底儿,也是靠着这几千人才死死的守在了长社,真打起来他还真不怕,以现在的实力守长社,只要粮草上不出问题,守上十天他都不怕,和黄巾军的交锋失败就失败在了分兵上,洛阳军的整体素质绝对要强于这些泥腿子出身的黄巾军,大型集团似的作战,黄巾军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分兵后,人家就靠着人数的优势以及那支神出鬼没的骑兵占据了上风,这就是策略上的失败。
“奉孝可是心中已有定计?”在皇甫嵩走后一直都没开腔的荀彧蹙着眉头说道。
“果然瞒不过文若。”郭嘉笑道。
郭嘉之所以称呼荀彧文若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荀彧的年纪和他们相仿,虽然是荀攸的叔父,但是荀攸也很少称呼其为叔父,在某些事情的见地上两人还总是有些分歧,荀攸在很多时候都觉得他这位小叔叔太过于死板,不过长辈终究是长辈,虽然不满也不能溢于言表,所以郭嘉与荀彧荀攸这叔侄俩都是各论各叫,大家都是朋友,在私下里是不会拘泥于礼法的。
“其实虽有了些计较,但还不敢说得准。”郭嘉笑后继续说道。
“哦?奉孝不妨说出来大家参详一下。”荀攸也来了兴趣问道。
郭嘉闻听眉头一挑望着窗外说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日夜里会起大雾,外面的黄巾贼寇人数虽多,但大多结草而居,今年的春,雨来的有些迟了,若是趁大雾出兵以火攻之,贼寇未经训练,必然大乱,届时皇甫将军带人冲出去,则必胜之。”
“奉孝此计大妙。”荀彧荀攸二人听后皆抚掌大赞道。
“只是对于这大雾还有些吃不准啊。”郭嘉对于二人的赞同无动于衷的说道,眼神飘向外面,颇有些担心的样子。
“奉孝为何如此说?”荀彧继续追问道。
“以这颍川地界的天气,这个时节起雾的时候倒是颇多,但是那是在春雨过后,只是这些时日,久盼的雨却未至,所以嘉却是有些拿不准,所以才要皇甫将军明日再来。”郭嘉缓缓的说道。
“唔,奉孝所言甚是。”
不得不说郭嘉确实是历史上少有的军师级人物,什么叫军师,军师是真正的能为人提供最好的策略的人,有人说诸葛亮是三国最好的军师,最好的谋略家,个人感觉却不是,诸葛亮是个很好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却不是最好的策士,策士是真正的为主公谋划出天下的人,曾看过一些资料,说郭嘉早在诸葛亮出山前很久的时间里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可见此人的眼光深远到了何种程度。
且不说策划了官渡之战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一战,光是孙策之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