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之后,就会攻击这艘靶船。请大家拭目以待,我们在靶船上安装了许多监控设备,大家将亲眼看到靶船被炸的画面。”
演习的直播花絮在半个小时后结束,实弹演习将要开始。
演习的画面,切换成了京城军区指挥中心,许上将亲自指挥这场演习。
许上将的四周,也站着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军事观察员,美国对华夏的这场演习高度重视,派了一位上将亲临现场。
许上将脸色严肃,对着扩音器喊道:“各单位,请向我汇报准备情况。”
数千公里的指挥车中,负责发射现场指挥的卫中将,敬起了军礼:“报告首长,发射准备完成。”
“很好,倒计时准备。一分钟后,开始扫描靶船。”
“是,首长。”指挥车中,一群高素质的军官,聚精会神的坐在发射车中,指挥各个平台。
转眼之间,一分钟过去,指挥车中,传来卫中将的声音:“报告首长,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是否扫描靶船。”
“开始扫描。”
“是,首长。”
指挥车中,卫中将开始联线远在深山中的某大型岸基雷达研究所。
华夏最先进的雷达研究所,被称为14研究所,在80年代,华夏就研发出了一种大型雷达,据说高达八层楼,上面的相控阵雷达面积达到上千平方米,足有两个足球场大,能够扫描几千公里外棒球大小的物体。
这些雷达的作用,是为了扫描洲际导弹,防止别国对华夏进行偷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华夏的雷达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美国等军事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有不小。
深山中的大型雷达开始探测着南海,并将数据传送到了发射现场的雷达上。
约五分钟后,卫中将已经得到了雷达扫描传回来的坐标参数,包括经度与纬度。
卫中将立刻向京城汇报:“报告首长,已经锁定靶船位置。是否发射攻击。”
“发射攻击。”
“是,首长。”
在卫中将的一声令下,三枚东风21导弹发出一声巨大的轰鸣声,喷出来的尾气,吹得四周灰尘满天。
三枚导弹冲天而上,呼啸着钻入云端,在天空中留出了一道道白色的尾气通道。
一会儿,发射现场的控制台,传来监控导弹人员的数据汇报声。
“弹头已分离。”
“导弹已经进入大气层,数度达到5马赫。”
“6马赫。”
“8马赫。”
“达到10马赫。”
卫中将盯着屏幕上的监控数据,表情严肃。
“给弹头传达变轨信息。”
“是,中将。”
视频中,弹头上面的拍摄系统,出现浓密的白云,可以看到导弹是在蛇形穿越大气层,因为弹头上的拍摄画面在抖动。
“报告首长,导弹到达作战区域,弹头上的红外线系统已经锁定目标。”
“攻击。”在卫中将的一声令下。
三枚巨大的弹头,直接从大气层钻了出来,以10马赫的超高速,垂直落向了大海中央的那艘正以30节艘速行驶的科考船。
太空与地面的距离只有100公里,而弹头现在的速度是10马赫,虽然从大气层中飞出之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速度慢了许多,但其速度也达到了5马赫以上,也就是说每秒接近两公里,攻击100公里的距离,不过才一分钟左右。
发射现场的指挥台中,京城的总指挥部中,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