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入目的景象,让我吃惊不已。
这看似平和静谧的村庄,掩盖在丛林的房子建造独特,房屋的屋顶皆呈三角型,且一色的墨褐黄——墨青色的屋顶,黑褐色的房体,土黄色的门窗。
咋看之下与一般山村无异,可仔细看,便能看出一些端倪。墨青色是青苔沾满覆盖后的颜色,而黑褐色和土黄色则是泥浆半干半润的颜色,这说明眼前的村庄气候处于常年潮湿,而且时不时会被山某处泥水直接冲刷。
我想起了在加德满都福来旅馆的旅人说过,半个月前尼泊尔西南方向发生了近八级的地震,导致珠峰雪崩,珠峰脚下的村庄损毁严重,连进山的唯一通道均被泥雪流掩埋,无法通行。
这村庄在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交界处,会不会这村庄便是震后的重灾区,所以村民都迁走了?我狐疑着。
可令人觉得怪的是,这些房子除了墙体这些泥垢污迹外,并无任何坍方,也不存在损失严重啊!
我莫不言语,与黄莺继续前行。
这些房子的门窗都设置着一些巨型挂钩,小部分挂钩还挂着干瘪发霉的瓜果蔬菜,大部分挂着一些分别不出色泽的腊肉,尚且无论这些食物存放多久,单是食物的分层构建,不难猜出,在这村庄居住的多以打猎为生的猎户。毕竟山路崎岖,下山补充一次日常用品并不容易,所以村民们秉着靠山吃山的信念存活着。
我们一路走过,发现这些房子的大门大部分都是紧闭着,仅有小部分门窗开启,却不见人的踪影,屋内乌漆嘛黑的,像个黑窟窿般瞪视着路过的我们,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越村庄深处走,越发觉得这村庄安静得蹊跷,而且村道的小路亦是越难行。
脚下的路基本都是顺山势开凿出来的泥土阶梯,因为气候湿漉的缘故,踩去总感觉松软易陷进去,不难想象,若是雨季来临,这里的道理将会变得泥泞不堪,难以通行。
居住环境这么糟糕,村民举家迁移也不足为。
我心里暗想着,可转念一想:不对啊,刚进村的时候,我们看见的那几户袅袅炊烟又是怎么回事?还有守旧不愿离开的村民在此居住么?
我不禁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方才走过的路。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因山势坡度升高,我看见,这村小道呈一个半“S”型在我眼前一览无遗,而我们尚未走完的路将呈另一半“S”无限延伸。道路两旁的房子则十分规则地分布排列在独特的位置,我们在村口休憩的位置也正好是一块圆形空地,眼下因为太阳西沉,那空地正好被树荫覆盖,变成了黑色圆形。
我猜,在我们未曾抵达的山腰村尾处,肯定也有一个与之呼应的圆形位置。于是,一个未完整呈现的阴阳太极八挂图,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
这村庄的布局,难不成——
正是依照阴阳太极八卦图而建造?
我骇然。
“云姐姐,你看到什么了?”发现我的神色不对劲,黄莺不由得开口问。
我见她进村后的脸色更加苍白,甚至有些铁青,不好明言,只说:“没事,我们赶紧走吧!”
眼看太阳沉了下去,村庄被夜幕笼罩,四周变得黑灯瞎火的,视线变得模糊不清。
知道入夜后的危机重重,我便打定主意,若是寻到村尾依然未能寻到龙三宝和大花二人,我便和黄莺先撤出这个处处充满古怪的村庄,到附近林子里寻找安全地方露宿一晚,待到明日在进村寻找。
不想,在村尾半山腰处,我们出乎意料地遇见了匆匆赶回来的龙三宝和大花两人。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