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二十五节 变化中的蒙古

第五百二十五节 变化中的蒙古(2 / 3)

北京从满清和北洋政府接受的遗产中,教育遗产应该排在前列,这里拥有十几家大学,比如北大、清华,师范大学,矿业大学等等,北京的大学生甚至比山东还要多一些。

而且这些大学都不是凑数的,比如交通部直辖的交通大学,分为三个学院,北京是铁路管理学院,唐山和上海各有一个分校,唐山主要是工程学,詹天佑负责的铁路公司中,有一半工程师都是出自唐山分校,这几年在全国大学比拼中,唐山交通大学的评分高达95分,已经连续3年是全国第一,跟唐山一起的北京分校和上海分校自然也不会差。

参观完几所学校,包括不在教育部计划中的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后,杨潮离开北京,坐京张铁路从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

蒙古草原的经济已经转型成功,过去的游牧已经看不到了,草原上适合畜牧的草场,全都分给了一个个牧民家庭,并且长期有农牧大学的学生教师在草原传播畜牧技术,只可惜蒙古人教育水平太差,而且民风淳朴,一不小心就会被人骗。

甚至当年他们的五年保护期还没有过,很多蒙古人就将自家的牧场卖掉了,当然悄悄的卖掉,只是一个口头保证,就将自家分到的草场交到了晋商手里,而他们得到的不过是几桶酒罢了。

卖掉了草场后,大多数蒙古人继续留在草场上,帮晋商牧场主放牧牲口。

不过必须承认,晋商的脑子就是好使,他们对牧场的经营,确实比当年的牧民家庭效率高了不少,而且将中小型牧场合并,草原上已经出现了超过10万亩的大型牧场,大量的养殖牛羊。

晋商不但经营牧场,还开办了大批屠宰场,杀牛羊取肉卖,皮子也能卖出好价钱,专业化经营,让他们的利润极其丰厚,而付给牧民的薪水微薄的仅仅是吃饱后能喝上小酒,但牧民很满足,就让人唏嘘了。

倒不是政府不关心牧民教育,但是蒙古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而且很多家长根本就不想让孩子学习,还振振有词,说上学读书那是汉人的事情,蒙古人只要骑得了马,拿得住刀,拉得开弓,吃得了肉,喝得起酒,那就是一个真正的蒙古人。

整个蒙古草原上,100多万蒙古牧民,将自己的牧场卖掉的至少就有40万,牧场正在高度集中在一大批牧业集团手里,不知道当牧场资源都集中在少数寡头手里的时候,草原上的社会关系会不会变得激烈起来。

除了牧业,倒也有几个城市发展的不错,张家口就不说了,满清那会儿那就是一个进出口的大关口,农牧业的集散地,承德、绥远和包头因为路线问题,没有能够参观,但是杨潮了解的情况是,包头的繁荣还胜过张家口,是蒙古地区最大的城市。

沿着京库铁路,张家口之外就是外蒙的库伦城是一个大城市,这里除了是农牧业的集散地,发展出来屠宰业、制皮业之外,让库伦成为一个不小的城市的最大原因是西伯利亚矿产的开发。

每年超过3000万吨各类矿产从这里分流到东北和关内,从库伦到伊尔库茨克一段线路,甚至比津浦路都要繁忙。

这里的铁路是复线,一条线是沙皇时期修建的宽轨,另一条是后来修建的标准轨复线,每天可以开动120对列车,但是由于过去低估了该地区的运输,铁路采用的是30每米30公斤标准的钢轨,这已经不算低了,胶济铁路就是30公斤的钢轨。

可是现在却有些不敷使用,尽管每天都饱和开行120列火车,每列载重平均1000吨,一天12万吨,每年理论运量是4300吨,但如果减掉20列客车,刨掉检修、雨雪天气的影响,其实3000万吨的货运量就让这条铁路已经不堪重负了,现在已经提出要在修建一条铁路或者对老旧线路进行改造的方案

最新小说: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谍战:红色掌柜 帝秦设计师 将陨 穿越后,全家集体当逃犯 女穿之大理皇朝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将北伐进行到底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