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转到了礼部命他上报世子的姓名、履历之事上来。
“世子之事,就依伯爷所言。但是,伯爷请想想,若是单单的册立世子之事,皇爷会让咱家在这年终岁尾之事,顶风冒雪的浮海万里南下吗?”王德化脸上流露出一丝苦笑。既然知道搬请兵马北上之事希望不大,那就索性把事情说开了。
听得了王德化将来意和盘托出,守汉心中一阵鄙夷,“早就知道你们来得目的不只是拿着一张圣旨催我早立世子那么简单!还拿着一堆穷酸的弹劾题本来向我买好!”心中虽然如此,脸上却是顿足捶胸的懊悔。
“公公!如此军国大事,如何不早令某家知晓?你等商议妥当了才向某家提出,某家的兵马却也不是摆在那里不动的!您请来看!”
守汉拉开了原本遮挡在墙壁上的帷幕,内中却是一幅地图,尺寸不亚于方才王德化所观看的南中地图,不过所描绘的却是西征军态势。
几道粗大的红色箭头从西面、南面和西南方向、东面直指缅甸。
其中最为粗大的一根箭头,从凌家卫岛、湄南河沿着海岸线北上,箭头已经抵达伊洛瓦底江入海之处。
“公公,这一路便是我军之主力,三个旅的部队搭乘数百艘船只直扑沙廉。”
“沙廉?为何奔此地去?缅甸人的国都巢穴不是在这里?”王德化睁大了眼睛,在地图上寻觅了一番,手指指向了图上的一个点,“瓦城?”
瓦城是华人对缅甸人的国都曼德勒的称呼,因为这里是历代缅甸王朝建立都城的地方,因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而得名。
“既然是讨伐不臣,为何不做直接之犁庭扫穴之举?反倒兵锋直奔这海边之地?”
王德化虽然是太监头子,但是多年来在崇祯身边,帮助处理政务,也练就了一双利眼,一眼便看出了南粤军的目的似乎与军队的部署有些差池。
守汉听了这话,立刻便收起了小觑之心。明朝的太监,虽然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不多,在帮助皇帝与文官集团做斗争的过程之中,无一例外的都是满身的污水黑锅。就算是著名的郑和,也是背上了好大喜功、虚耗民力的骂名。可是论起实际工作能力来,却丝毫不亚于那些熟读四书五经,考过乡试、会试、殿试的读书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没怎么读过书的文盲加流氓的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却也是明末物价指数最低、国家税收最高的时候,这说明什么问题?)
“公公好厉害!一眼便看出了某家用兵的这点小心思!”
竖起大拇指,守汉由衷的称赞了一声王德化的眼光。
“缅人的老巢确在瓦城不假,然欲取瓦城,必先控制伊洛瓦底江才可。占据了此处,”守汉敲打了一下沙廉、仰光两个隔着仰光河相对的城市。
“却是为何?为何要先取此处?”
“这条伊洛瓦底江,对于缅人来说,便犹如我大明的长江。而瓦城也在这条江边,公公试想一下,若是有军马占据了长江口,沿江而进,攻取南京的话,朝廷会如何?”
“定当尽起朝中兵马,前往驱逐之,否则,一旦敌军兵马兵临城下,岂不是形成了以主驱奴之势?!”
王德化的想法还是基于这个时代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固态,只是想到了不能让外人兵马打到京城,却不曾想到军事和政治以外的经济层面。
这一点,英国人却是玩弄的炉火纯青。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人便看到了长江对于清朝的经济意义和由此引申的政治意义。于是便派遣军舰封锁了长江上海到镇江一带的江面,数千艘漕船、沙船动弹不得无法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