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夺鼎1617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讨伐缅甸

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讨伐缅甸(3 / 4)

制,也是守汉推广烟草和香料种植的目的之一,而且,烟草的利益也是巨大的。种植户要有特许证,而且烟草的税率要比粮食高出十倍。

如今烟草通过隆盛行的渠道往内地、辽东、宣大等处销售,也是获利颇丰,府库之中很有一部分利税是由瘾君子们一吞一吐之中贡献的。

“公公,您只看到了我南中出产的粮食,却不知道这些粮食的去处。”那边,黄馨在守汉喷吐出的青烟之中开始向王德化大倒苦水。

“大口小口,一月二斗。这是人均最低的粮食需求,我南中如今有军马数十万分驻各地,这些人马消耗之巨大,公公可曾算过?”

“公公从内地来,当知晓如今九边各镇均有装备我南中出产之盔甲刀枪者,各镇各城,多有罗列我南中出产之火炮者。然刀枪盔甲火炮炮子火药等物,皆要有人辛苦劳作制造方可。从矿山采矿,到炼厂冶炼,各处工场打制,这各处哪里不是要成千上万的精壮汉子在辛苦劳作?此辈的一日饮食,所消耗的粮米油盐荤腥,多过农人至少五成以上,盖消耗大矣!公公请算一算,内地官军每披一件甲胄,多一件刀枪,我南中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劳力?”

王德化被黄馨这一连串的数字打得有些措手不及,他却不知,黄馨在公事房中,分管的便是各处工场矿山等事,这种数字自然是如数家珍一般。

“如今每年自福建、广东等处流入南中垦殖之各地流民多达数十万,我家伯爷少不得要发给口粮、种子、农具,安排他们往各处去,这一连数年都是只出不进的。每年又是多少开销?”

“黄先生,既然是开垦了,为啥几年都是只出不进的?”一个小太监好奇而又有些不解。

“这位小公公,您想必是在宫中待久了,不知道稼穑之艰难。那遍地荆棘草莽之处,如何能够变成良田?少不得要砍伐烧荒,然后再将开辟出来的生荒慢慢的养成熟荒,生地变成熟地之后方可种植粮食作物。这少不得又要数年时光。我家大人又没有点石成金的神仙手段,冬天开荒,春天便可播种,秋天更是丰收年景。”

“公公请看。”

黄馨拿起放在地图旁的一根木杆,指着沿着从广东到广西,中间在雷州府分出一条道路折而向南的一条粗大的虚线画了一遍。

“两广乱起,皇上将此事交予我家伯爷办理。公公须知,去山中贼易耳,然治乱容易治平难。若要想令两广平静,须得与民休息,休养生息,但却又要让这被乱地区之人有谋生之处。伯爷苦思多时,除了移民开垦之外,便只有以工代赈之法,修筑联通两广各地州府的官道,疏浚各处港口码头。让沿途百姓有处换取自己的衣食。”

以工代赈这个说法,对王德化倒不是什么新名词,在崇祯九年守汉第一次入卫勤王之时,便在朝堂上献策,以工代赈,兴修京畿水利,疏浚从天津到京城的诸条河道,可以使接驳海运的漕船直接驶到朝阳门码头,减少沿途的损耗。

这件事在崇祯十年热闹的进行了一年,让王德化、王承恩、内阁各位大佬,六部的诸多堂官、司官们很是得了些好处。此番王德化南下,便是从朝阳门码头出发,沿着河边修筑的官道两日抵达天津后换乘海船。

正是因为了解,王德化才知道大凡这种工程其中的消耗之巨大。看着那条几乎横穿了广东、广西两省腹地,沿着东江、西江修筑的干道,王德化不由得心中慨叹,他想起了因为屡兴大工而国破身死的秦始皇和隋炀帝二位。

“宁远伯殚精竭虑,谋国之忠诚,朝廷上下也是有目共睹的。”捧了守汉一句,王德化觉得要将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端出来了。

“这些倒也罢了,毕竟某家最后也要从中有些好处的。”不等王德化开口

最新小说: 王猛传奇 老朱家的瓜,好吃难消化! 千秋之改 明渣的逆袭 圣心双雄 异域之星球领主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大明:家妻上将军 寒门枭主 袁术:我真不是大汉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