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少,衙门签押房里三天两头就开小会。
在吉安做官的人都知道,王明义的脾气是很好的,对手下的官员们很客气,对吉安的驻军人员更客气,还有对下面的百姓士绅很可亲,很少在堂面上发脾气。而且出手还特别大方,基本上是个绝顶好的好boss。谁让人家跟秦王是姻亲呢,他是刘暹老舅王贵生的一个堂侄子。
刘暹拉队伍办团练的时候,他还正在乡里读书。是刘暹万里西征的时候才进了秦军系统里,先是在后勤方面,然后调去了农庄系统。但实在不是什么人才,这些年锻炼下来,现在也只坐上了知府的位置。
这个职位绝对不算高。要清楚,秦军农庄系统里历练出的人才可以算是新秦政府文官里的嫡系。这些人在秦军起兵以后一跃上位,小的县令,中的知府,大的省级高官大员,你说是赶鸭子上架也好,霸王硬上弓也罢,反正在秦军文官一系里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王明义如此高的‘条件’,现在只混到了知府,他能耐如何是可见一番的。
吉安府的官儿们都见惯了王明义的和蔼可亲,却不料今天王明义的脸上好像刮了一层浆糊,难看的要死。签押房里的气氛也变得阴冷潮湿起来。知府大人不但脸难看,而且不说话,看来是被什么事情气到了。底下的属官、佐官们都不敢开口,就静静等着。直到最后警局的局长田永红的咳嗽声打破了这份沉寂。
田永红是秦军的老人。但命运不济,征新疆打老毛子的时候,掉了两根手指头,那之后就彻底退出了军队。
最早是在新兵营做教官,然后调入了军情处。不是说间谍头子,而是做情报员的射击教官。现在又被调来吉安做警局的局长。
有着这样的身份背景,田永红职位不高,可整个吉安府没谁敢招惹他。行伍出身,又不是读书人,思想是非常可靠的。上面的政策贯彻得力,十分认真。王明义在吉安府要说共同语言,还真就属田永红是最多的。因为王明义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来自哪里,知道上面的一条条规定政令为的是让新秦更加强大,这是跟他的利益休息相关的。自然田永红这个对上政策贯彻得力的老人就最合他的心了。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也该他出来说话。打破签押房里低沉的气氛。
“王大人,泰和贪腐案件实在令人痛心,我等引以为鉴,当聆听大人教诲。”
泰和贪腐上了《大公报》真的是捅马蜂窝啊!官员们都在心里面暗叹。然后竖起耳朵来听王明义的训话。
“诸位同仁,泰和贪腐案,你等敢说自己真就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吗?小小知县倾吞七千亩良田,胆大包天。伙同劣绅瓜分五万余亩田地,罪不容诛!
天下止不完的贪污腐败,何以该此陋规?”
王明义似乎真的气的不可抑制了。说话中满脸通红,提及泰和县令和泰和治下的那几名土豪劣绅的时候,更咬牙切齿。
“泰和事发之后,本官多日难眠,辗转反侧,想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来。今日跟各位同僚议一议。大家也提提看法。如果可惜的话,本官就上书秦王!”最后两个字说的签押房里几十个大小官僚寂静无声。
“官员为朝廷之根基,吏治不廉洁,百姓何以信朝廷?我等皆与国朝共益。国朝不兴,我等亦是不兴。国朝败落,我等也自败落。所以,廉洁吏治,尽一切手段打击贪腐,刷新官声,给百姓以信心,是国之大事也。
现今国朝官俸丰厚,制度明了,官员身上负担大减。但商气亦盛,滚滚红尘,也诱惑百千呐。
如果廉洁吏治,不仅要打击贪腐,更要用一些强制政策来保护官员。”
“比如说公开家资,申报田产。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