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并不见少。
因为那位是乔布斯。
其实,此时的乔布斯,在国内消费者的心中,远没有达到后来的高度,这从iPod的销量就能看出来。
此时的乔布斯,在国人的心目中,和微软的比尔盖茨,并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
虽然iPod的推出,让苹果的实力和形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此时的苹果,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企业形象,都不能和微软相提并论。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苹果,还没能像微软或者IBM一样,成功的融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只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特别喜欢这样有着曲折经历的创业者。
乔布斯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25岁那年随着公司上市,就一跃成为亿万富翁,但好景不长,在而立之年惨遭自己创办的公司驱逐,最后又在不惑之年上演王者归来……。
这样传奇的经历,简直就是国人的最爱,都不用润色,就是一出好戏。
比记者们态度还要恭敬的,自然还有方兴他们一干苹果中国公司的人。
那些一般的高管还好,这会是满满的期待,但方兴他们核心的几个,那真是一点都不期待。
他们非常清楚,和这位创始人的名气一样大的,还有他的脾气。
只要他踏上中国的土地,他很快就会对中国有直观的认识,对中国的消费市场有大概的了解,之后毫无疑问,自己这个团队,必将遭受他暴风骤雨般的抨击——这还是算理想的情况。
作为中国区的负责人,他再清楚不过,自己这个团队的问题,并不全在最终的销售成绩上。
所以,关于不理想的情况,他有些不敢想。
如果不是时间上来不及,如果早知道冯一平会在这个月把他拉到中国,方兴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提前辞职。
此时的方兴,甚至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表情,脸色一直阴晴不定。
“方总,董事长的飞机已经降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