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从叛逃的新军人员那里学习了不少的东西,这也让他形成了更为缜密的思维方式。在率领援兵抵达广元以北的时候,他就早已想好了退路,并准备了用以藏身随时可以伪装起来的散兵坑,而且还不止一处。
正是靠着这些准备,周遇吉最终才没有像朱燮元那样落的个身死的下场。在打扫战场的风声过去,张海率领的大军也开始陆续离开之后他终于趁夜独自一人突围了出来。并以最快的速度昼伏夜处的向西潜行而去。
充分的准备使他在一路上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终于在成都公安军步兵旅赶到之前花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赶到了这金川边地,并遇到了早已等候负责接应的人。
没有人想到整整累计上万人的队伍出发,最终只有做为副帅的周遇吉一人返回。做为压箱底的精干队伍出发后很多人都觉得这一躺或许并不会顺利。可是却没有想到仅仅只有周遇吉一人返回。
周遇吉在逃出来之后一路上都不敢去旧地战场检查什么,也直到他返回大小金山下山寨后才最终确认主力全军覆没的消息。
当他没有见到有认识的人在预定的地点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知道大势已去。
明政权垮台之后,残明势力之所以还有稳定的组织,很大原因就是当年朱燮元与周遇吉在大势将去之前苦心积攒下的底子。
虽说此时的周遇吉并没有把所有的亲信全都搭在广元以北山谷内的伏击战上,并且还知道一些早就准备好的地财据点。
但是仅仅凭借这些,他根本不可能领导整个大小金川其他几支队伍了。如今驻扎在这一带的核心精锐大概有三个营群三千人左右。负责统帅这些队伍的秦良玉、杜文焕、贵王三善虽然同周遇吉的关系不错。不过除了很早就与当年张海等人所率领的队伍交手过的秦良玉之外,他实在没有把握说服杜文焕与王三善等人。尽管他们也知道当年的新军主力部队是多么的强大。
可是这金川边地的天险,重新给了不少人信心。只有见识过这时张海身边那些最强力量的周遇吉才知道:面对张海等人的队伍,就是这样的“天堑”也根本不足以做为凭借了。
“副帅走的这些时间里,利用那种抬炮各处的防御又都改善了不少。山上的各个堡垒,我们的火炮都安装了新的炮架,可以向空中来袭的敌热气球开火。另外嘉勒土司还有卜尔吉细等人也终于在获得了不少援助之后答应我们的队伍可以随时安置在山城堡垒之内负责协防了。只是队伍在上山之后,一些单兵的铠甲与轻小火器还是受到限制。”见到周遇吉回来之后。唯有秦良玉对周遇吉没有多少猜忌。坦诚的讲了这几个月来随着张海等人出巡的消息,这大小金川之地的一些变化。
“他们手下的那些人,最怕的就是我们鸠占鹊巢而已。我们给了他们这么多的好处。又答应限制上山的近战单兵武力,只是加强依托堡垒的守备力量。这种只有好处没有什么代价的事情当然不会遇到什么阻力。不过你是从山东青州之战的时候就同那张海打过交道的人,不会以为凭借什么天险地利就能能挡住新朝大军的围剿吧?”周遇吉也顾不得什么客套,在见到秦良玉之后他的想法还是劝说这里的人尽可能的离开。如果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在秦良玉的印象里,以前的周遇吉对于坚守大小金川没有像今天这样动摇过,因此当看到周遇吉的这种状态后就直言不讳的询问道:“这次出击不顺利其实很多人都是早有预料的,不过是统帅及卢象升等人一意孤行罢了。那新军主力部队的强悍很多人都了解过,你也不必自责.”
周遇吉有些焦急的说道:“我当然清楚那张海很边的新军精锐很强,可是却没有想到他们竟然强到了那种程度。你知道么:我和统帅还有卢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