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更有甚之全骑兵化甚至一人双马的部队,只不过在作战上更为灵活而已。不然在缺乏足够的马匹机动下,像萨尔浒那样的仗是不论如何也难以完成的。
关外的陆海攻势预计中的登陆地点没有选在张海曾经印象比较深的长生岛,而是辽西走廊附近的觉华岛。尽管那里有数千辽东守军,但是对于新军主力旅战斗群来说,这个规模的明军就算依托艰险地形防御中那也完全不成为值得一提的困难。
在辽东登陆固然有很多好处,可以依靠辽东一带的山岭更为隐蔽的展开突击。甚至依靠如今退入朝鲜境内的东江军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这带来的后果却极有可能是将建州八旗军民向西赶,而且主力的登陆部队及其船队不容易了解到关内之敌的回师增援信心。
而如果以辽西为依托,以辽河、浑河、太子河构成的三叉水系为依托的后金核心地带仍然在二三百公里徒步攻势的作战范围内。展开昼伏夜出的作战行军的话,即便没有复杂的地形也容易达成一定的突袭效果。特别是在火力变革后不但队伍的作战队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连扎营的要求也比传统军队小了许多的情况下。
为了在作战中让步兵拥有更持久的战力,夏末时节依托东南地区规模不小的经济力量还将为两万五千人左右的大军准备累计两个月份以精面粉和油、糖、花生等奢侈食料压制而成的高能军用食品。队伍仅仅依靠两三千匹左右的轻型马驮载就可以提供二十多日份的所需军粮。如果加上士兵随身携带至少三日份的高能军粮,在拥有充足水草的地区不依赖马车或人力车保持足够越野能力的情况下,后勤自持力也可以达到二十五日以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辽西走廊到开源至老寨一带的突袭作战。在冬季来临前依托河流展开的水运线则可以在突击作战任务进行时或完成后提供第二轮作战任务所需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