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姓可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要轻松的多。穿的虽然还有些破烂,但吃饱肚子却是没有多少问题了。随着西北日趋安定,百姓自然也就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却有个盼头。
这回两大钱事件,明显就是刘协在收拢士子之心。像周瑜、诸葛亮这类家境富裕的人对求学之事还没有什么深刻体会,但对郭嘉来说,当初的求学经历可是记忆犹新。那种想要借世家藏书一读所经历的刁难,现在想想还叫人感到无奈心酸。
世上有穷就有富,而穷人还是占了多数。寒门子弟想要博览群书,只能低声下气的去那些世家大族登门借读,有时候往往还借不到。可现在不用了,两大钱一本书的价格,让那些寒门子弟可以尽情阅读自己想要看的书籍,而对坚持两大钱一本书的刘协,心里自然是感激。
若是将朝廷与世家摆放在一起让士子选择,就凭这两大钱,大部分士子都会选择为朝廷效力,而不是听从世家的摆布。
世家之所以被称为世家,其一就是掌握着巨额的财富,其二就是拥有大批可用之才。而这第二点,更是世家能否延续的根本所在。留财失人,人财两失,留人失财,才有可能人财皆得。
刘协用区区两大钱挖了世家的墙角,但凡有眼光的世家并不是看不出来,可就算看出来了又能如何?强行阻止,那只会死得更快。通过刘协这些年的表现,众世家已经看出当今天子不是善茬,虽不能说睚眦必报,可也不是肯轻易吃亏的主。
面对这个天子,摆在世家面前的路就剩下两路,要么顽抗到底,要么同流合污。刘协并没有将世家的出路堵死,只是不满世家的势力过大。而这点,刘协早已和荀彧说过。荀彧身为荀家的家主,说白了其实也是世家名流。但荀彧又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人,在与刘协开诚布公的深谈了一次过后,荀彧也觉得有时候拥有的太多也并非好事。
家大业大,难免就会叫人眼红,更容易招致猜忌。荀彧可以保证自己对汉室忠心耿耿,可他也不敢断言自己的后辈儿孙也会如自己一般忠心汉室。袁家前车之鉴,令荀彧不得不考虑这其中的厉害。
刘协并未隐瞒荀彧自己对世家的看法,世家可以存在,但不能贪得无厌。这就是刘协的基本态度,也正是因为知道刘协的底线,荀彧对荀家的将来也有一定的想法,不过现在天下并未一统,现在就施行为时尚早。
不管荀彧究竟打算如何安排荀家,此时的刘协正在接见刘循。一个多月过去了,刘循再次出现在刘协的面前。相比起一个多月前的那次见面,这回刘循看上去比上回要胖了一些。
“小刘啊,看上去气色不错,长安是不是比南中要好讨饭一些?”刘协打趣刘循道。刘循闻言不由脸上一红。这刘洪是真的确实执行了刘协的命令,除了派人暗中保护刘循别有性命之忧外,对于刘循的吃饭问题是真的撒手没管。
没了刘洪这张饭票,身无分文的刘循差点饿死街头,最后终于忍不住向路人伸了手。这既然伸了手,那伸一回和伸两回也就没区别了。刘循的脸皮也就在一次次向人讨饭的过程中锻炼了出来。
不过听到刘协打趣,刘循还是涨红了脸辩解道:“圣上,我不是要饭的。”
“嗯,嗯,吃过了没啊?要不要来点?”刘协一边点头一边问道。
刘循:“……”
刘协并不打算将刘璋父子怎么样,对刘协来说,欺负这么两个人不仅不会对自己的大业有什么帮助,反倒容易影响自己的名声。同情弱者是所有善良人的天性,刘璋父子已经惨成这样了,刘协继续不依不饶,反倒容易叫人看轻。要刘循在长安讨饭一个月,那也是为了饶恕刘璋父子先前响应袁绍一事,毕竟身为汉室宗亲,还是朝廷封的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