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家都安顿好了之后,苏孝妍决定陪着大伯守孝。
不睡,吃素。只剩下这些能为爷爷做了。
如今的国家,所有地方的人去世后政府都要求必须火葬。
这种制度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苏家是当初的乡绅大族。土葬不仅仅是祖上的老规矩,也是落叶归根,归于自己自家陵园的荣耀。传统中国人讲究个入土为安。为了把遗体运回蚕乡土葬,费了苏志杰不少功夫上下疏通关系,也搭进去几个大人情。
时代不一样了,一切传统的习俗都在简化,有一些甚至被丢弃了。苏家守孝的规矩也一样,坚持的仅剩形式。到苏孝妍父亲这一辈,已经不如苏孝妍爷爷那一辈虔诚。
以往,守孝子孙需要在亡人棺椁前跪上一整夜,一整夜不能吃喝,更别说如厕,直到天亮鸡鸣方才能结束起身。
现在,守孝已经不强制子孙对着棺椁跪一整夜了,只需要一夜不睡即可。甚至有的人家只留下一人守孝,其他人全去睡觉。如今对于吃喝拉撒也不严令禁止,饿了有夜宵,渴了有咖啡和茶,累了有躺椅,冷了有火盆。
苏承鹤以前总爱念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念叨完之后总会愤青般接一句:这世道的人,太舒适了,不堪重任!不堪重任啊!
其言不虚!
道长们做完法事就去睡下了,临睡前千叮咛万嘱咐苏家人的事情有两件:一是香不能断,必须在没有燃尽的时候迅速点上新的香供上,三支一炷,不能马虎;二是,亡者棺椁脚下的香油灯不能灭,不然……
道长大概觉得说下去他们也不懂,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说到这里便没有说下去了,只嘱咐倘若亡者脚下的香油灯灭了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叫醒他。
虽然生活在新社会的苏孝妍根本不信这一套,但是为了尊重逝者和他们以之为荣耀的葬礼,也毕恭毕敬应下了。
苏孝妍心想,爷爷走的前两天还在安慰自己不要担心,他肯定是做好了准备走的,不是心有不甘死不瞑目那种款式。肯定不会半夜起来吹什么灯吓唬后代。
苏志杰担心苏孝妍吃不了这个苦,再加上是苏孝妍是个女孩儿,身体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不要求一定守孝,便劝孝妍去睡觉。苏孝妍态度很坚决,一定要陪着大伯一起守孝。再者,自己父亲在躺椅上半睡半醒,就算是替父亲守孝苏孝妍也不应该睡。除去这些不说,苏孝妍登雪山爬高峰样样不落下,身体素质不成问题。
反而苏孝妍担心年过60的大伯经不起熬夜的折腾,特意为他准备了躺椅和火盆,之后叫上原来为村里打更的老人一起守坐在堂屋,停放苏承鹤棺椁的地方。
打更的老人原是苏承鹤的发小,自苏承鹤搬去城里住之后两人就鲜少见面。他说,承鹤走了,那我们那一拨人就剩我一个了,我得来送送他。
大家听后围坐不语。
苏承鹤出院后一直由苏志杰照料,今天苏承鹤走的时候也是苏志杰陪在他身边。
此时此刻,苏孝妍看着距离自己不到1米的棺椁,爷爷就躺在里面,她非常想问大伯爷爷是怎么走的,爷爷是什么时候走的,走得安详吗?
可看见大伯呆呆的样子,她也不忍心这个时候当着爷爷的面问他。
苏孝妍决定,今晚就聊些其他的话题转移一下大伯的注意力,等到下葬后再问吧。
堂屋的门敞开着,前院外的院坝里搭着的两个防雨大棚被灯光照得亮堂堂的。
靠外面的那一侧摆满了花圈,花圈上都有所有亲人写的的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