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的奏折上,只说在兀剌海城与党项阻卜联军的先锋部队交战并获胜,占领了城池。阻卜人更在草原聚集大军,准备开战。
折可求更是准备主动出击,趁阻卜人还未准备好的时候击之,争取最快时间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的当事人,阻卜人,却是丝毫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奏折到得东京,东京诸公更是连草原是个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只听得折可求会在最快时间内结束战争,大多长舒一口气,便是赵佶也高兴非常,直夸折可求作战得力。
年关将近,沧州大营里开始分发过年的粮饷,发钱发粮。整个军营皆是一片欢呼雀跃。
郑智自己也在准备过年,阖家团聚的日子,显得极为的珍贵,扈三娘如今也入住了经略府。
郑智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给有鸟大汉郑凯打造了一柄精铁制作的短刀,只是短刀并未开锋。
除夕当日,大早而起,马上五岁的郑凯拿着自己的短刀呼来喝去,折磨着院内的花草树木,两个丫鬟紧跟在后,把这位小乖官看得紧紧,生怕这位小乖官一个不慎伤到了自己。
待得片刻,郑智也走到院中,从武器架上取出自己的长枪,练了一趟枪法。
有鸟大汉停住了自己的短刀,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此时牛大也走近了内院,待得郑智长枪耍完,连忙上前接过长枪放回到武器架子上。
郑智见得一旁看得起劲的儿子,开口笑道:“凯儿,为父要打拳,你要不要学一下?”
大汉闻言大喜,连忙把自己的短刀放在了地上,奔到郑智面前,开口说道:“父亲打拳,要学要学。”
八极拳练起来其实并不好看,却是呼呼作响,郑智边打,还边来指点自己的儿子,摆正姿势。
牛大也跟着郑智打拳,牛大学拳,已有几年,倒是打得极为的标准。
不得一会,金翠莲出得门来,脆生生说道:“官人,米粥好了,面饼也熟了,快来吃啊。”
郑智收了手脚,与牛大示意一下,便往厅内而去。
如今沧州的粮食多来自江南,郑智早上喝米粥倒是简单了许多,吸起米粥,也是呼呼作响。
本来还在用小汤匙舀米粥的郑凯见得自己父亲模样,也把汤匙放在了一旁,学着郑智直接凑到碗中吸得呼呼作响。
牛大更是不在意,囫囵吞枣间,几口便把一大碗米粥喝到了腹中。
此时李师师挺着大肚子走了出来,见得郑凯喝粥的模样,连忙上前来道:“小乖官,可不得这么吃粥,叫人笑话了去,快拿汤匙舀着吃,不得发出声响。”
显然李师师平时也是这么教育郑凯的,也是吃饭的礼节,在这个读书人的时代,这种礼节自然更加讲究。稍微有点地位的人家,必然要如此。
郑凯闻言,抬起头看了看郑智,开口说道:“父亲就是这般吃粥的,二娘,我学父亲的。”
郑智闻言,也抬起了头,对着李师师咧嘴一笑,开口道:“师师教得好,多教他,不需管我。”
显然郑智倒是觉得李师师教得有些道理,吃饭不出声,在郑智看来也是好习惯,郑智的长辈也这么教,只是郑智没有学到多少。
李师师闻言没好气道:“官人,你也当多注意一些。”
郑智也不答话,低头又去喝粥,只是这喝粥的声音果然小了许多。
李师师又对郑凯说道:“小乖官,不可学你父亲,听二娘的就是,吃饭时候不得发出这么大的声音。”
郑凯一脸疑惑看向郑智,见得郑智果然不再与刚才一样吃得呼呼啦啦,点了点头道:“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