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玄幻魔法 > 圣迹仙踪 > 第二十三回 轩辕谷访黄帝故里 山门溪收忠义青蛇

第二十三回 轩辕谷访黄帝故里 山门溪收忠义青蛇(2 / 5)

联盟,打败蚩尤后也走向了破裂,据说是炎帝想争夺盟主之位,而诸侯们大多都愿意归从轩辕,结果黄帝与炎帝在阪泉摆开了战场,经过三场大战,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四方首领推做了天子。做了天子的轩辕黄帝,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才智,有很多发明创造,如裁缝衣裳,制造舟车,营建宫室等。还命臣子伶伦制造乐器,大挠作干支,仓颉造文字,他的妻子嫘祖还教人们养蚕抽丝,从此天下大治,人民安乐。黄帝时代虽然进行过不少的战争,但战争打破了氏族间的狭隘界限,推动了各氏族的融合,这样便逐渐形成了古老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后人称黄帝为华夏族的始祖,把一切文化制度的创立都归功于黄帝,称之为华夏人文初祖。

轩辕黄帝活一百一十岁,百岁时亲自到首阳山采铜铸制宝鼎,宝鼎铸成后,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据说这天晴空一声惊雷,霎时暴雨倾盆,雨后天晴,东方出现一道彩虹,一条巨龙腾空而降,接他归天。黄帝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和大臣们一一辞别后便乘龙上天。黄帝死后葬在陕西桥山,不久山陵突然崩塌,坟墓中却空无尸身,只留下他的佩剑和一只鞋子。

老子一行走进轩辕谷前,登高俯瞰,轩辕谷犹如一只护风藏水圆盘,飘然降落在了陇坂关山的茫茫林海之中,恰似倒躺着的敞口鼓腹陶罐。圆盘中央,兀然挺拔着的俊秀山峰,就是所谓的“轩辕之丘”,当地人称轩辕丘。登高远望,围着轩辕丘的圆盘似山峰,极像一条翘首摆尾青龙,如顽皮孩子似的,环抱住慈母般的轩辕丘。轩辕丘对面,有一条蜿蜒沟谷,沟谷中流淌着一条小溪,从陶罐口处的山门流出,唤名山门溪(后人称轩辕溪)。山门溪潺潺流水,流过数里之外,流出有一村落,只见绿树映岑,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村庄里鸡犬之声隐隐入于耳际,静谧安逸。即便是后人陶渊明所描述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

据村人所言,这轩辕谷居住着只有“雷”“苗”两姓的乡民,世不通婚,相传为“专门轩辕帝香火”。轩辕谷东面坡地,有当地乡人口口相传的“轩王爷”降生、睡觉、嬉耍、练武、晒太阳的“轩王台子”、“睡觉石”、“嬉台”、“演武台”、“晒台”。轩辕谷东坡背面谷中,还有一小村,唤名龙潭沟村,村民中居住人家,大都姓“龙”,相传为黄帝大臣龙行的后代。令人惊诧是,轩辕谷的七处最高点相连之后正好与北斗七星暗合。

老子与众生肖进入轩辕谷,先寻轩辕黄帝出生之窑洞,不得见。当地一乡人告诉他们:“窑洞前些年因山体滑坡,已经塌陷。”乡人还引领来一古树,言道:“此树橡树,是轩辕黄帝手所植,距今已有三千年。”言罢,有指树下一石板道:此石为轩辕黄帝少时睡觉石板,先于古橡树于此万年。”

当晚在轩辕谷孟津小村一苗姓乡人家过夜。

孟津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第二日,又先后拜访了降生、睡觉、嬉耍、练武、晒太阳的轩王台子、“睡觉石”、“嬉台”、“演武台”、“晒台”等遗迹。

时值盛夏,轩辕谷林草深处,不时传来鸟儿欢乐的叫声,阳光透过密林斜射出来,分外刺眼。山涧里潺潺的溪水,好似处子悲情深处的眼泪,晶莹剔透,叮叮咚咚一路跳跃而去山路崎岖,峰回路转,一路向两边峰恋起伏,林木茂盛的风景不时地“暗送秋波”。站在山下,放眼望去,一座独特的山峰映入眼帘。眼前这座兀然突立的山峰,曰轩辕之丘。此山依南朝北,前面较开阔,两边峡谷环抱,一抹溪水从山脚下流淌而过。这溪水,被称作“轩辕溪水”,它记载着轩辕氏的万世功勋。溪水由南向北注入通关河,在陕西宝鸡以西汇入渭河。这与《水经注》“水出南山轩辕溪,其水北流注泾谷水”,“清水东南入渭”等记载十分相符。想必太史公犹在,也会被这眼前

最新小说: 为父只想静静看着你长生 佣兵我为王 透支未来,修出个绝世武神 鲸落封神 沼泽领主:我有情报系统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陆长生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为师教你们的都是真东西啊 混江湖的谁谈恋爱啊 都地狱游戏了,谁还当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