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
“有一位农夫,有一日,一位神仙托梦与他,告诉他,因为他行善积德,故而将赐他黄金万两。于是,这农夫日日在家中等待,连田地也荒了,直到他饿死,都没见到神仙所赐黄金万两。死后,他于阴间遇见了这位神仙。于是他质问神仙,为何不兑现诺言。那神仙却说,诺言早已兑现,黄金万两,便埋藏在他那田中。可怜那农夫自神仙托梦之后一日也不曾耕地,自然无从获得了。”
听到这儿,猴子不由得笑了出来:“这是多老的故事啊?”
“大圣爷听过这个故事?”
“听过。不过不是农夫,是渔夫,差不多的内容。”
“那大圣爷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猴子不由得愣住了,扭过头望向玄奘。
只听玄奘低声道:“贫僧便是那农夫,普度众生便是黄金万两。若贫僧什么也不做,即便田中真埋藏了黄金万两,又与贫僧何干?故而,贫僧所要做的,便是每日辛劳耕种,尽力而为便是了。”
“那如果田中就没那黄金万两呢?”
“还记得贫僧昨日与大圣爷说的吗?”
“顺其自然,诸事莫强求?”
玄奘默默点了点头。
“那……证道普渡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一直没理解,趁着这机会,你给我说说呗。”
“证道普渡,非一人之功,却必须有人踏出这第一步。就好比刚刚那故事,许多人都听过,却不是听过的每个人,都会照着做,更不是每个人都会相信,因为它仅仅是个故事。玄奘所需要做的,就是……”说到这儿,玄奘用手中沾了茶水在石桌上写出一个“行”字,道:“身体力行,让他们都亲眼看看那‘黄金万两’。”
猴子静静地注视着那“行”字,许久许久,直到那字都在风中干透了,他才轻声道:“你怎么就知道这田中,一定有‘黄金万两’呢?”
“因为信念。”玄奘道。
……
次日一早,金池便真如其昨日与玄奘说的那般,下令将禅院内的金佛全部拆除,一座不留。
整个禅院中得弟子都忙碌了起来,而他自己,则带领着禅院中的长老早早守在门外。
见玄奘一行牵着马,带着行囊从居住的院落中缓缓走出,金池连忙迎上前去,双手合十,躬身道:“昨日听经,受益匪浅,贫僧替禅院上下谢过玄奘法师了。”
玄奘也双手合十。默默回礼。
那金池又道:“本想请玄奘法师多住些时日,可虑及法师西行乃为证道,长路漫漫,我等也不好再多耽误了,只是希望法师证道归来之时。千万记得再到这观音禅院中多住几日,一来希望法师再为禅院弟子讲经解惑,二来,我等也期待法师此行所证道果。”
玄奘淡淡笑了笑,躬身道:“归来之时,还请金池上人多多照拂了。”
“法师切勿如此说,金池在法师面前。便是以弟子自称。也不为过,何来照拂一说?”
在禅院众僧的簇拥下,众人从观音禅院出发,下了山,一路西行,直走出三里路,玄奘劝金池等人莫要再送。众人旨意要送,又行了七里。
直到十里开外,金池一行再三叮嘱玄奘归来之时要再到访观音禅院,才终于停下了脚步,目送玄奘远去。
一路上,猴子牵着马悠悠道:“真没想到啊,当初到的时候是举院迎接,走的时候也是举院相送,只是这个中的韵味就差了许多了。老和尚就这么给渡了,想想当初那嘴脸。还真有点不爽。”
玄奘骑在马上轻声道:“众生谁能无惑?即便有过,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