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启讪讪称是。
一行人边走边聊,太阳渐渐出来了,温度开始飒升。
“大叔给你们说,这卧龙山到处是宝,不过里面危险也多啊,其中毒蛇最多,稍有不注意,便会咬到,轻则黑肿不堪,重则有生命危险,呶,看看大叔这个印子”。
大叔撸起左袖子,手腕上露出一排排细小的牙印,笑道:“大叔上次命大,咬的是一个花青蜜蛇,虽然流了点血,但没毒”。
一路上,大叔介绍卧龙山的种种,包括各种各种奇花异草。对于崖壁上的那个石佛,大叔也把知道的,如数到来。
不过,杨天启倒是从他的嘴里听到另外一个版本。
据他说,崖壁上是有个洞,洞口大约有三米来宽。以前一次,他们采崖蜜的时候,也拿着手电筒照过,不过,离得太远,只看见乌漆墨黑一片,并没看见什么石佛之类。
不过,洞口上方刻着的字,确实写着“石佛洞”三个字。
至于里面有石佛移动一说,他们也只是道途听说,也没有亲眼见过。萧欣听到这里,当即打了退堂鼓:“杨天启,要不我们回去吧?”。
杨天启摇头笑道:“既然来了,总要看看,要不我把你送回去?”。萧欣是担心杨天启,哪里肯回去。
到了卧龙山下面,中年大叔从草丛里,摘一些不起眼小草,放在随身带的罐子里捣碎:“进山里,抹了这些药水,一般虫蛇闻见了,就不敢靠近了,来来来,你们都抹上点”。
聊胜于无,杨天启接过去,道了声谢谢。先是帮助萧欣在衣服上抹好,然后随便在身上抹了几下。
稍作休息,几人又继续朝前走。然而越是朝上走,越是陡峭,还没走上百米,萧欣早已大汗淋淋。她长时间远离家乡生活方式,已经有些不适应了。
杨天启弯下腰,笑道:“我背你”。
萧欣看了看陡峭的山坡,犹豫道:“要不我在山下等你吧?”。
杨天启摇头笑道:“没事,上来吧,你知道我练过武,体力很强的”。萧欣最终还是红着脸趴在了杨天启的背上。
中年大叔,摇摇头,心里估计杨天启坚持不了多久。
接下里,杨天启才知道大叔嘴里的虫蛇多是什么概念。蛇简直多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地步。花斑蛇、大青蛇、火红蛇、梅花蛇比比皆是。
不过,还没等他们靠近,蛇早就悉悉索索逃跑了。看来大叔的药水还挺管用的。从这一点来看,某种程度上,高手在民间,还是有理的。
萧大牛父子本以为杨天启坚持不了多久,然而情况却让他们父子大跌眼镜。背一个人而且还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不仅没有丝毫乏力迹象,反而如履平地,走起来,比他们还要麻溜。
对此,他们也只有归结于杨天启的体力好
如果他们再看得仔细一点的话,会发现杨天启一点汗渍都没有流。反观他们一个个却是气喘呼呼,汗流浃背。
如此走了一个半小时,来到五百米高处停了下来。
杨天启抬头四周打量,原来他们在半山腰的平坡上。再朝前走上五十米,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萧大牛指着悬崖对面一侧,笑道:“看见没,那儿有个洞口,那个就是石佛洞了。不过,要想进入那个洞口,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有特殊的工具”。
顺着指向,杨天启果然看到对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不大的洞口,洞口在平坡下方二十米处。其洞口上方刻着三个蝇头小字:石佛洞。
也亏他视力极其变态,要不然还真看不见。
萧大牛继续道:“前年,那洞口的左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