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搞砸了。”徐腾和娜塔莉-波特曼的说辞,绝对和当年的情况截然不同,但是,谁会去考证呢?
总之,这就是一个精彩的公关演出,在一个轻松亲民的电视环境里,徐腾通过一件事,证明他和普通人一模一样,也曾经有过不敢表白的怂逼史。
他要撕掉《纽约时报》给他贴上的危险标签。
这是他的优势,相比其他的中国企业家,他随时可以参加美国的任何一家电视台节目,任何一档脱口秀,随时拉拢几位好莱坞影星为自己站台。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他花了很多时间锻炼英语,解读美国文化,时刻准备迎接一轮又一轮的艰难挑战。
现在,他做到了。
节目的效果很不错,展现了一个很有活力,很普通人的徐腾,同《纽约时报》形容的中国资本大鳄有着截然相反的形象反差。
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科技产业创业人,同时,家里也确实比较有钱罢了。
他能有今天,到底是因为自己更有才华,更聪明,还是家里更有钱有势,这个问题在美国是不重要的,反正他很有钱,非常有钱,而且很年轻,和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差不多。
做为企业家,他当然是天生有着过人的敏锐度和勇气,所以,他才成了克莱斯勒大厦的新主人,福特集团的新股东。
但是,《纽约时报》确实没有说错。
徐腾是正在操底美国的中国资本大鳄,除了现有已经完成的收购,他的新目标是美国国际集团,这不能怪他,要怪就怪《纽约时报》自己。
AIG集团的董事长,执掌AIG集团接近40年的莫里斯-格林伯格主动打电话给徐腾,询问徐腾是否有意入股AIG集团。
虽然迄今还没有明确的消息透露出来,但据徐腾所知,纽约州总检察长艾利奥斯特已经在试图说服美国证监会,联合调查AIG集团的财务报告,对方有明确的线报和证据,能够证明AIG集团在过去八年一直通过财务造假,虚报利润。
这位总检察长迄今没有接受任何媒体访问,莫里斯-格林伯格则屡次宣称,他用信誉保证AIG的财务完全合法,没有任何造假的必要。
真真假假,业内其实都略有所知,大致都能猜到。
AIG集团肯定在造假。
业内不太清楚的地方是AIG造假的规模到底有多大,10%,还是15%,或者是更夸张的20%。
即便如此,徐腾没有拒绝莫里斯-格林伯格的邀请。
这是一场盛宴,他没有理由拒绝最后一道大餐,即便这道大餐有所瑕疵。
两人约在曼哈顿柏悦酒店,私下会晤。
彼此都是资本家,一个是老牌,一个是新锐,一开口都很现实,开门见山。
莫里斯-格林伯格的财务造假规模预计在15%以上,一开口就希望从华银财团借贷70亿美元,而且,不希望有任何抵押手续。
老人,手握权力,迟迟不肯退休的老人。
明明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还一直占据着至高的宝座,不惜用财务造假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地位,这就是最终的惩罚。
在过去八年里,从小布什的反恐战争开始,莫里斯-格林伯格累计虚报了将近70亿美元的税后利润,羊毛出在羊身上,实际上是一直在挪用客户资产,拆东墙,补西墙。
如果AIG集团不能在纽约州总检察长拿到搜查令之前,将这个窟窿填补上,不仅会让整个AIG集团名誉扫地,莫里斯-格林伯格还可能入狱——这倒是不可能,这种官司一打就是几年,几年之后还能再上述。